点此搜书

慧命相续  冯友兰新论
  • 作 者:高秀昌著
  • 出 版 社:
  • 出版年份:2016
  • ISBN:
  • 标注页数:0 页
  • PDF页数:240 页
  •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文档类型

价格(积分)

购买连接

试读

PDF格式

15

立即购买

点击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240 ≥0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从《天人损益论》看冯友兰早期的哲学思想 1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冯友兰的哲学观与哲学史观 9

论二三十年代冯友兰的哲学观和哲学史观 22

哲学是人类精神的反思——冯友兰先生晚年的哲学观 36

论冯友兰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系——兼评冯友兰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援引与创新 46

哲学家的哲学史与哲学史家的哲学史——对冯友兰“三史”的一点比较 63

冯友兰先生重写《中国哲学史》简评 69

论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方法论思想 76

试论30年代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方法论 84

“接着讲”——一种治中国哲学史的方法 100

论冯友兰“正的方法”与“负的方法” 107

中国哲学研究应充分运用逻辑分析方法——兼论冯友兰对逻辑分析方法的援引与发挥 120

从冯友兰论孔子看中国哲学史研究方法论问题 123

“抽象继承法”研究 138

冯友兰“抽象继承法”新论——兼论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156

“抽象继承”与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166

论冯友兰对中国自由民主之路的探索 175

再论冯友兰的大学理念:“为学术而学术”、“教授治校”和“学术自由” 187

梁漱溟、熊十力、冯友兰早期政治思想特点论析 196

附录一 212

“中学西范”依然是治中国哲学史的基本模式 212

中国哲学史研究应以人文主义方法为主导 214

中国哲学史研究方法的“综合创新” 217

附录二 221

论中国哲学史研究方法的自觉建构——从高秀昌博士的研究谈起 221

购买PDF格式(15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