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搜书

当前位置:新编语义学概要pdf电子书下载 > 其他书籍
新编语义学概要
  • 作 者:伍谦光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2
  • ISBN:
  • 标注页数:289 页
  • PDF页数:300 页
  •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文档类型

价格(积分)

购买连接

试读

PDF格式

10

立即购买

点击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300 ≥289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第一章 绪论 1

1.1 语义学的研究对象与范畴 1

1.1.1 种不同的语义学 1

1.1.2 语言学的语义学 2

1.2 语义学与其他邻近学科的关系 3

1.2.1 语义学与哲学 3

1.2.2 语义学与心理学 11

1.2.3 语义学与逻辑学 14

1.2.4 语义学与语用学 18

第二章 语义学的几种模式 21

2.1 建立任何一种学科的理论体系,必须满足的四项基本要求 21

2.2 普通语义学 22

2.2.1 基本观点 22

2.2.2 评价 23

2.3 沃尔夫语义学 24

2.3.1 基本观点 24

2.3.2 评价 25

2.4 语义分类学 26

2.4.1 基本观点 26

2.4.2 评价 28

2.5 逻辑—数理语义学 28

2.5.1 基本观点 28

2.5.2 评价 31

2.6 解释语义学 32

2.6.1 基本观点 32

2.6.2 评价 38

2.7 生成语义学 39

2.7.1 基本观点 39

2.7.2 评价 42

2.8 格语法 43

2.8.1 基本观点 43

2.8.2 评价 51

2.9 齐夫语法 54

2.9.1 基本观点 54

2.9.2 评价 68

第三章 传统的“符号学三角形”语义理论 70

3.1 基本观点 70

3.2 评价 72

第四章 当代几种语义学理论 76

4.1 并置理论 76

4.1.1 基本观点 76

4.1.2 评价 77

4.2 结构语义学 78

4.2.1 基本观点 78

4.2.2 评价 83

4.3 语义成分分析 83

4.3.1 基本观点 83

4.3.2 评价 85

4.4 语义场理论 87

4.4.1 基本观点 87

4.4.2 评价 88

第五章 语义特征 90

5.1 语义特征与现代语义学 90

5.2 语义特征的分类 90

5.2.1 语法—语义特征 91

5.2.2 内在的语义特征 106

5.2.3 谓语性语义特征 109

5.2.4 状语性语义特征 111

5.2.5 感受性语义特征 115

第六章 词义与词义的七种类型 121

6.1 词义、概念、意义、指称、外延意义 121

6.2 词义的七种类型 123

6.2.1 概念意义 123

6.2.2 内涵意义 125

6.2.3 风格意义 127

6.2.4 感情意义 130

6.2.5 联想意义 131

6.2.6 搭配意义 132

6.2.7 主题意义 134

第七章 语言词汇中的同义关系与反义关系 136

7.1 同义关系 136

7.1.1 同义转译与客观真值 136

7.1.2 句子之间的同义关系(或同义转译) 136

7.1.3 句子同义关系的分类 138

7.1.4 分析句子同义关系对语义研究的重要意义 163

7.2 反义关系 164

7.2.1 反义词的特点 164

7.2.2 怎样分析反义词 167

7.2.3 反义词的不同层次 171

第八章 歧义与语义含混 174

8.1 什么是歧义和语义含混 174

8.2 怎样区分歧义和语义含混 175

8.3 歧义的分类 183

8.4 引起歧义的各种因素 184

8.4.1 句法结构歧义 184

8.4.2 词汇歧义 196

8.5 歧义在语言运用中的作用 200

第九章 词汇信息类型 204

9.1 言语行为 204

9.2 动词的基本语义特性 206

9.2.1 动词的“时间”语义特性 206

9.2.2 动词的“空间和运动”语义特性 207

9.2.3 动词的“目的性”语义特性 208

9.3 谓语结构 209

9.4 格结构 212

9.5 深层结构中“逻辑词项”在表层结构中的表现 212

9.6 意义和前提 215

9.7 意义和包含 216

9.8 词的评价性语义特征和方向性语义特征 220

9.8.1 词的评价性语义特征 221

9.8.2 词的方向性语义特征 222

9.9 词的功能转换 224

第十章 语义学发展的新动向——认知语义学 227

10.1 认知语言学的一些基本观点 227

10.2 认知语义学的一些基本观点 228

10.3 认知语义学对语义研究的贡献 229

10.3.1 隐喻 229

10.3.2 意象图式 232

10.3.3 心理空间域 235

10.3.4 场景构建 236

第十一章 语义学与英语教学 239

11.1 用“并置理论”来指导英语教学 239

11.2 用“结构语义学”的理论来指导英语教学 242

11.3 用“语义成分分析”的理论来指导英语教学 246

11.4 用“格语法”的理论来指导英语教学 251

11.5 用“语义的七种类型”的理论来指导英语教学 253

11.6 用有关“同义关系与同义转译”的理论来指导英语教学 258

11.7 语义与表达 262

主要参考书目 267

主要人名对照表 269

主要术语对照表 271

Ⅰ.主要汉—英术语对照表 271

Ⅱ.主要英—汉术语对照表 280

购买PDF格式(10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