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搜书

先秦汉魏六朝诗歌体式研究
  • 作 者:葛晓音著
  • 出 版 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2
  • ISBN:
  • 标注页数:483 页
  • PDF页数:494 页
  •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文档类型

价格(积分)

购买连接

试读

PDF格式

14

立即购买

点击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494 ≥483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序&赵昌平 1

探索诗歌分体研究的新思路(代绪论) 1

上编 诗骚体式的节奏结构和表现原理 21

论四言体的形成及其与辞赋的关系 21

论《诗经》比兴的联想方式及其与四言体式的关系 42

“毛公独标兴体”析论 67

试论春秋后期“《诗》亡”说 86

从《离骚》和《九歌》的节奏结构看楚辞体的成因 104

屈赋比兴的性质及其作用的转化——兼论“雅”与“骚”的关系 120

从诗骚辨体看“风雅”和“风骚”的示范意义——兼论历代诗骚体式研究的思路和得失 142

中编 七言诗的生成原理及其与各类诗型的关系论汉魏三言体的发展及其与七言的关系 169

汉魏两晋四言诗的新变和体式的重构 185

早期七言的体式特征和生成原理——兼论汉魏七言诗发展滞后的原因 205

中古七言体式的转型——兼论“杂古”归入“七古”类的原因 227

先唐杂言诗的节奏特征和发展趋向——兼论六言和杂言的关系 246

下编 五言诗的产生和创作传统的形成 275

论早期五言体的生成途径及其对汉诗艺术的影响 275

论汉魏五言的“古意” 300

西晋五古的结构特征和表现方式——兼论“魏制”与“晋造”的同异 322

从五古结构看“陶体”的特征和成因 343

鲍照“代”乐府体探析——兼论汉魏乐府创作传统的特征 358

江淹“杂拟诗”的辨体观念和诗史意义——兼论两晋南朝五言诗中的“拟古”和“古意” 374

从江鲍与沈谢看宋齐五言诗的沿革 393

南朝五言诗体调的“古”“近”之变 410

【附录】 434

诗歌形式研究的古为今用——论林庚先生关于古诗节奏和新诗格律的理论思考 434

从诗歌文本中探求创作原理——论松浦友久教授的中国诗型研究 451

关于“行”之释义的补正 467

参考文献 470

索引 474

后记 478

购买PDF格式(14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