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 者:
- 出 版 社:
- 出版年份:2222
- ISBN:
- 标注页数:150 页
- PDF页数:157 页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157 ≥150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引言:扩充中国考古学史研究的维度 1
第一章 从“文”到“物” 15
一、中国上古史的真相 16
二、信史与“文”“物” 20
三、考古学的专门化 30
第二章 知识溯源与学科初建 39
一、地质学与古人类遗存知识的早期译介 41
二、从地质学到史学的考古学 47
三、地质调查所与中国考古学 51
四、小结 57
第三章 传统介入:“金石学”在现代学科体制下的重塑 59
一、晚清的金石之学 59
二、清季金石之学与新学科体制 66
三、“金石学”“古器物学”与教科书 70
四、小结:金石学的“重建” 79
第四章 冲突与竞争:保护“学问的原料” 81
一、从新郑铜器的出土经过看各方参与者的目标与行动 81
二、各方对新郑遗物的初步研究 89
三、保护“学问的原料” 91
四、余论:“民族主义”抑或其他 95
第五章 “中国考古学之父”:“正当的历史观”与民族主义 97
一、理想:“去欧洲化”与“去民族化” 98
二、“以全人类为背景”:李济与傅斯年的“古史多元观”的交集 101
三、各种“文化因素”更加平等:殷商文化的更多来源 105
四、小结 109
第六章 “科学”在中国的两难处境:李济的中国民族史研究 111
一、摆脱“民族主义”的方法:体质、民族志与小范围区域比较 112
二、中国民族史的范围 117
三、人种研究的困境 118
四、余论:为推动中国科学发展而坚持的人类体质研究 123
第七章 中国考古学的“史学特征”:关于来源的一种解释 126
一、中国人类学家的可能贡献:语言与比较 128
二、作为“比较法”基础的“历史法”:小范围与细节发掘 129
三、“历史法”对“比较法”的单向制约:器物分类有“逻辑” 136
四、回应批评:讨论器物“功能”的路径 142
五、要“准确”还是要“合理” 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