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 者:赵秀臣 刘新立著
- 出 版 社:中国经济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0
- ISBN:
- 标注页数:224 页
- PDF页数:234 页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234 ≥224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第一章 导论—中国社会主义经济的源流 1
一、人民民主革命—公有经济的产生 1
二、公有经济的扩大—没收官僚资本的理论分析 6
三、对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改造及其理论剖析 9
四、改造农民、手工业个体经济的理论分析 21
第二章 所有制质定一元化 所有制形式多元化 30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有制系统的考察 30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全民所有制内涵及形式的理论剖析 48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集体所有制内涵及形式的理论分析 63
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体所有制经济、中外合资企业内涵及形式的理论分析 79
第三章 计划经济与商品经济的统一 92
一、马克思主义创史人的设想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 92
二、社会主义经济的计划经济属性的客观依据 100
三、社会主义经济的商品经济属性的客观依据 110
四、自觉依据和运用价值规律是联系商品经济和计划经济的桥梁 121
第四章 社会主义经济的开放性 137
一、开放经济是商品经济和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 137
二、区域分工和国际分工是社会主义开放经济的直接依据 141
三、比较利益学说和马克思的国际价值理论 153
四、利用国际分工发展对外经济技术合作 169
第五章 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元分配形式并存 182
一、按劳分配的历史反思 182
二、按劳分配的客观必然性 190
三、按劳分配质与量的规定性 202
四、非按劳分配形式的若干探讨 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