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搜书

基于共生理论的滇越国际旅游合作研究
  • 作 者:成竹,吕宛青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9
  • ISBN:9787513648868
  • 标注页数:196 页
  • PDF页数:208 页
  •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文档类型

价格(积分)

购买连接

试读

PDF格式

8

立即购买

点击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208 ≥196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1绪论 3

1.1 研究背景 3

1.1.1 经济全球化 3

1.1.2 区域经济一体化 4

1.1.3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 5

1.1.4 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 6

1.1.5 两廊一圈 8

1.1.6 “兴边富民行动规划”和“桥头堡”战略 8

1.1.7 “一带一路” 9

1.2 研究目的、价值和问题 10

1.2.1 研究目的 10

1.2.2 研究价值 11

1.2.3 研究问题 12

1.3 创新点 13

1.3.1 对共生理论在旅游学领域应用研究的拓展 13

1.3.2 对中越国际旅游合作研究的拓展 13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 14

1.4.1 研究思路 14

1.4.2 研究方法 15

1.5 研究结构 17

2共生理论及相关研究综述 21

2.1 共生理论 21

2.1.1 共生的概念及发展 21

2.1.2 共生的要素 23

2.1.3 共生的条件 27

2.1.4 共生的基本原理 29

2.1.5 共生理论的分析方法 32

2.2 共生与旅游研究 35

2.2.1 旅游共生概念的提出 35

2.2.2 共生与旅游可持续发展问题 36

2.2.3 利益相关者共生机制问题 38

2.2.4 共生与旅游资源整合问题 38

2.2.5 共生与特种旅游开发问题 39

2.2.6 旅游业与其相关产业共生问题 40

2.2.7 共生与区域旅游合作问题 41

2.2.8 共生与旅游的其他问题 41

2.2.9 旅游共生的量化分析 42

2.2.10 旅游共生的研究区域 43

2.2.11 旅游共生研究的不足 44

2.3 中越国际旅游区域合作研究 45

2.3.1 中越旅游合作中的重大事件 45

2.3.2 中越旅游产品开发研究 48

2.3.3 中越国际旅游合作模式研究 48

2.3.4 中越出入境旅游市场研究 49

2.3.5 中越旅游合作的SWOT研究 50

2.3.6 其他问题研究 50

2.3.7 中越国际旅游合作理论分析和研究的不足 51

2.4 本章小结 52

3滇越国际旅游合作共生要素分析 57

3.1 共生单元 57

3.1.1 旅游活动主体共生单元 57

3.1.2 旅游活动客体共生单元 59

3.1.3 旅游活动介体共生单元 59

3.1.4 旅游活动载体共生单元 59

3.2 共生模式 60

3.2.1 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60

3.2.2 旅游活动主体共生模式 61

3.2.3 旅游活动客体共生模式 67

3.2.4 旅游活动介体共生模式 70

3.2.5 旅游活动载体共生模式 72

3.3 共生环境 74

3.3.1 地理环境 75

3.3.2 政治环境 76

3.3.3 人口环境 77

3.3.4 经济环境 79

3.3.5 社会环境 80

3.3.6 技术环境 81

3.4 共生条件 82

3.4.1 一般条件 83

3.4.2 均衡条件 84

3.4.3 稳定条件 85

3.5 本章小结 86

4滇越国际旅游合作共生机制研究 89

4.1 资源整合机制 89

4.1.1 选择原则 90

4.1.2 持续动力 91

4.1.3 新价值 92

4.1.4 整合机制 94

4.2 品牌共建机制 107

4.2.1 旅游品牌吸引力调查 108

4.2.2 优势品牌强化机制 112

4.2.3 特有品牌提升机制 116

4.2.4 小众品牌维护机制 118

4.3 利益均衡机制 121

4.3.1 利益补偿 121

4.3.2 利益协调 123

4.3.3 利益共赢 124

4.4 决策共商机制 126

4.4.1 决策主体 127

4.4.2 决策通道 128

4.4.3 决策模式 130

4.5 一体化发展机制 133

4.5.1 共担责任 134

4.5.2 共同管理 135

4.5.3 共谋发展 137

4.6 本章小结 137

5滇越国际旅游合作实证研究 141

5.1 国际旅游市场的转型与发展 141

5.2 滇越自助旅游合作背景 143

5.2.1 地域环境的相似性 143

5.2.2 国际旅游发展的快速性 143

5.2.3 口岸互通的便捷性 146

5.3 滇越自助旅游目的地现状 146

5.3.1 旅游者自主选择交通工具的便捷程度 147

5.3.2 旅游目的地活动内容的丰富性 148

5.3.3 旅游目的地可供选择的住宿和餐饮设施的多样性 150

5.3.4 自助旅游目的地要素综合对比 152

5.4 滇越自助旅游合作的优势与劣势 153

5.4.1 合作的潜在旅游市场巨大 153

5.4.2 越南的比较优势和劣势 153

5.4.3 中国云南的比较优势和劣势 154

5.4.4 取长补短,合作共赢 154

5.5 选点研究:越南沙巴VS中国元阳 154

5.5.1 红河哈尼梯田概况 155

5.5.2 越南沙巴自助旅游发展模式分析 155

5.5.3 沙巴与元阳旅游发展对比分析 159

5.5.4 沙巴模式对元阳哈尼梯田世界文化遗产地开发建设的启示 162

5.6 本章小结 165

6研究总结与展望 169

6.1 主要发现 169

6.1.1 旅游活动子系统各共生单元质参量具有兼容性 169

6.1.2 共生环境对共生关系的影响有明显的双向性 170

6.1.3 区域旅游市场的高速增长趋势 171

6.2 理论贡献 172

6.2.1 构建滇越国际区域旅游共生系统 172

6.2.2 明确旅游共生单元及其参量指标 172

6.2.3 阐述滇越国际区域二级共生系统的现有共生模式 173

6.2.4 创建滇越国际区域旅游共生机制 173

6.3 实践意义 173

6.4 不足之处 174

6.5 研究展望 174

附录 调查问卷 177

参考文献 187

后记 196

购买PDF格式(8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