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搜书

当前位置:中国文学概论pdf电子书下载 > 文学
中国文学概论
  • 作 者:袁行霈著
  • 出 版 社: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7
  • ISBN:9787040440898
  • 标注页数:403 页
  • PDF页数:418 页
  •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文档类型

价格(积分)

购买连接

试读

PDF格式

13

立即购买

点击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418 ≥403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第一编 总论 15

第一章 中国文学的特色 15

第一节 诗是主流 16

第二节 尚善的态度 21

第三节 乐观的精神 26

第四节 含蓄美 31

第二章 中国文学的分期 35

第一节 中国文学分期的依据 35

第二节 中国文学的分期 38

第三章 中国文学的地域性与文学家的地理分布 43

第一节 中国文学的地域性 43

第二节 中国文学家的地理分布 52

第四章 中国文学的类别 59

第一节 宫廷文学 59

第二节 士林文学 65

第三节 市井文学 77

第四节 乡村文学 89

第五章 中国文学的趣味——儒释道三家思想对文学的浸润 93

第一节 孔门诗教与中国文学 93

第二节 禅与中国文学 97

第三节 老庄自然主义与中国文学 100

第六章 中国文学传播的方式与媒介 105

第一节 口头流传与演唱 105

第二节 纸的发明与传抄、题写、干谒 108

第三节 印刷术的发明与文学作品的普及 114

第七章 中国文学的鉴赏 117

第一节 滋味 117

第二节 意境 124

第三节 寄托 127

第四节 博采 129

小结 132

第二编 诗赋论 139

第一章 中国诗歌的三个源头 139

第一节 《诗经》:天籁之歌 139

第二节 《楚辞》:神人之间 147

第三节 汉乐府:缘事而发 155

第二章 诗赋消长 161

第一节 汉赋之兴 161

第二节 古体诗的兴盛 165

第三节 古体向近体的过渡与赋的骈化 173

第三章 诗国的高峰:唐诗 181

第一节 走上巅峰 182

第二节 走下巅峰 192

第四章 宋诗的新变与诗学的繁荣 197

第一节 宋诗的新变 197

第二节 诗学的繁荣 205

第三节 赋与诗的同步兴盛与渐趋衰微 207

第五章 诗的落潮:元明清诗 211

第一节 宗唐与宗宋 211

第二节 流派纷呈的清诗 214

第六章 诗赋的体制与风格 219

第一节 古体诗的格律 219

第二节 近体诗的格律 220

第三节 诗和赋的文体特征 228

小结 233

第三编 词曲论 243

第一章 词的兴起与演变 243

第一节 词的兴起与文人的尝试 243

第二节 北宋词:雅与俗 247

第三节 南宋词的新貌 252

第四节 元明清词:延续中的收获 256

第二章 元曲 259

第一节 元代散曲:一种新兴的歌曲 259

第二节 波澜壮阔的元杂剧 262

第三节 宋元南戏及其地方色彩 274

第三章 明清传奇 279

第一节 传奇的兴起及其在明代的兴盛 279

第二节 清代传奇的亮点 281

第四章 词曲的体制与风格 285

第一节 词曲的格律 285

第二节 词和散曲的文体特征 289

第三节 杂剧和传奇的体制 292

小结 296

第四编 小说论 303

第一章 小说的概念及其兴起 303

第一节 早期的小说概念 303

第二节 魏晋南北朝:初具规模的小说 305

第二章 有意为小说 317

第一节 从唐传奇到《聊斋志异》 317

第二节 瓦舍说书 325

第三章 明清长篇章回体小说 331

第一节 长篇章回体小说的形成 331

第二节 从瓦舍到案头 338

第三节 近代小说观念的进化 345

第四章 小说的体制与风格 347

第一节 小说的体制 347

第二节 小说的风格特征 349

小结 350

第五编 文章论 359

第一章 文章的起源与流变 359

第一节 上古散文的辉煌 359

第二节 骈文的出现及其与散文的互动 366

第三节 唐宋以降的古文与骈文 372

第二章 文章的体制与风格 381

第一节 散文的体制与风格 381

第二节 骈文的体制与风格 382

小结 385

馀论 393

插图说明 393

后记 397

附记 401

购买PDF格式(13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