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搜书

古代“曲学”之唱论研究
  • 作 者:程宁敏著
  • 出 版 社: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8
  • ISBN:9787308187053
  • 标注页数:394 页
  • PDF页数:413 页
  •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文档类型

价格(积分)

购买连接

试读

PDF格式

12

立即购买

点击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413 ≥394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第一部分 古代“曲学”理论概述 3

一、元代“曲学”理论概述 3

(一)《唱论》 4

(二)《中原音韵》 5

(三)《录鬼簿》 8

(四)《青楼集》 11

(五)《乐府新编阳春白雪》《朝野新声太平乐府》《元刊杂剧三十种》 16

(六)其他 18

(七)结语 23

二、明代“曲学”理论概述 27

(一)《太和正音谱》 28

(二)《曲律》 35

(三)《词谑》 36

(四)《四友斋曲说》 39

(五)《南词叙录》 42

(六)《曲藻》 46

(七)《曲品》 50

(八)《方诸馆曲律》 54

(九)《谭曲杂札》 73

(十)《曲论》 78

(十一)《衡曲塵谭》 83

(十二)《弦索辨讹》和《度曲须知》 88

(十三)其他 95

(十四)结语 118

三、清代“曲学”理论概述 124

(一)《读第六才子书〈西厢记〉法》 124

(二)《闲情偶寄》 129

(三)《乐府传声》 143

(四)《花部农谭》 147

(五)《梨园原》 150

(六)《顾误录》 156

(七)其他 157

(八)结语 164

第二部分 古代“曲学”中的演唱理论 168

一、《唱论》中的曲唱理论及其历史地位与意义 168

(一)《唱论》的理论内涵 169

(二)《唱论》的历史地位及意义 183

二、《太和正音谱》中的曲唱理论及艺术观 186

三、《曲律》中的曲唱理论及其意义 189

(一)关于戏曲演唱人才的选拔与培养 190

(二)关于戏曲演唱本体的论述 192

(三)关于戏曲欣赏的论述 203

(四)艺术思想 204

(五)理论意义 207

四、《方诸馆曲律》中的唱法论 208

(一)字论及唱法论 208

(二)腔调及唱法论 212

(三)艺术思想 217

五、《度曲须知》中的戏曲歌唱声律论 219

(一)曲之源流 220

(二)曲唱 222

(三)关于曲唱的评述 229

六、《闲情偶寄》中的曲唱理论及其特征与审美思想 230

(一)曲唱理论 231

(二)关于戏曲的说白 238

(三)关于器乐伴奏 240

(四)理论特征 245

(五)审美思想 247

七、《乐府传声》中的曲唱理论及其审美思想 252

(一)吐字、出声 253

(二)唱法 258

(三)曲情及其方法 272

(四)《乐府传声》对古代唱论的深化与发展 279

(五)《乐府传声》唱论之美学思想 285

(六)《乐府传声》唱论的思想渊源 289

八、《顾误录》中的曲唱理论及其价值 294

(一)《度曲十病》 294

(二)《度曲八法》 299

(三)《学曲六戒》 303

九、《南曲入声客问》中的唱法论 308

第三部分 古代“曲学”唱论的审视与思考 310

一、古代“曲学”唱论的本体特征 310

(一)著文立说的文人性 310

(二)理论建构的实践性及论说的针对性 322

(三)技法阐释的经验性与感知性 325

(四)理论沿革的承继性 327

二、“曲学”之演唱理论思想 334

(一)审美思想 334

(二)技术思想 345

(三)教学思想 353

(四)演唱批评中的艺术思想 355

三、古代“曲学”之唱论的审视与思考 357

(一)关于唱论之“体系” 358

(二)唱论中传统美学思想及认知思维方式的体现 366

(三)曲唱理论的“曲学”价值 377

参考文献 385

索引 388

后记 393

购买PDF格式(12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