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 者:赵立颖责任编辑;李瑛,王莲,田召见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9
- ISBN:9787513656399
- 标注页数:228 页
- PDF页数:240 页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240 ≥228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第一章 认知语言学概论 1
1.1 概述 1
1.2 第一与第二代认知科学 2
1.3 第一与第二代认知语言学 3
1.4 认知语言学的基本假设 5
1.5 认知语言学的三个基本观点 6
1.6 结语 7
第二章 范畴、范畴化与范畴层次 8
2.1 概述 8
2.2 范畴与范畴化 8
2.2.1 范畴 8
2.2.2 范畴化 11
2.3 经典范畴与原型范畴理论 12
2.3.1 经典范畴理论 12
2.3.2 原型范畴理论 13
2.3.3 经典范畴与原型范畴的区别性特征 16
2.4 范畴层次 19
2.5 原型范畴理论的应用 22
2.5.1 语言方面 22
2.5.2 教学方面 37
2.6 结语 43
第三章 概念隐喻 44
3.1 概述 44
3.2 定义及研究对象 44
3.3 特征 46
3.3.1 概括性 46
3.3.2 系统性 47
3.3.3 连贯性 50
3.3.4 非对称性 52
3.3.5 模糊性与歧义性 53
3.4 类型 54
3.4.1 空间隐喻 54
3.4.2 实体隐喻 62
3.4.3 结构隐喻 70
3.5 结语 71
第四章 概念转喻 72
4.1 概述 72
4.2 定义 72
4.3 特征 75
4.3.1 临近关系 76
4.3.2 突显性 76
4.3.3 可转换性 77
4.4 转喻喻体的选择 78
4.4.1 认知原则 78
4.4.2 交际原则 86
4.4.3 动因冲突原则 88
4.5 实体之间转换的类型 89
4.5.1 空间实体 89
4.5.2 时间实体 92
4.5.3 抽象实体 99
4.6 结语 100
第五章 隐喻、转喻与一词多义及教学 101
5.1 概述 101
5.2 隐转喻概念与一词多义 101
5.2.1 隐转喻概念的区别与联系 101
5.2.2 什么是一词多义? 103
5.2.3 转隐喻概念与词义延伸的关系 104
5.3 英语“head”的语义延伸 105
5.3.1 “head”的义项 105
5.3.2 “head”的基本认知概念 107
5.3.3 “head”的语义延伸分析 108
5.3.4 “head”与汉语“头”义项的对比 111
5.3.5 “head”语义延伸的发现 114
5.4 多义词教学 115
5.4.1 隐喻思维能力与多义词教学 115
5.4.2 英语短语动词教学 121
5.5 结语 128
第六章 象似性 129
6.1 概述 129
6.2 任意观 129
6.3 象似性 133
6.3.1 概述 133
6.3.2 定义 134
6.3.3 象似性原则 135
6.3.4 象似性的类型 141
6.4 象似性理论的应用 143
6.4.1 语言方面 143
6.4.2 教学方面 145
6.5 结语 149
第七章 语法化 150
7.1 概述 150
7.2 语法化 150
7.2.1 研究简介 150
7.2.2 定义 152
7.2.3 语法化的运行机制 154
7.2.4 语法化演变的动因 157
7.2.5 研究对象的范围 161
7.2.6 语法化的特征 166
7.3 语法化理论的应用 171
7.3.1 语言方面 171
7.3.2 教学方面 175
7.4 结语 181
第八章 认知语法 182
8.1 概述 182
8.2 基本观点 183
8.2.1 研究重心:意义 183
8.2.2 人的认知能力:心智扫描与抽象能力 183
8.2.3 语言的基本单位:象征单位 184
8.2.4 语法的像似性与模糊性 185
8.3 理论基础 185
8.3.1 “图形-背景”理论 185
8.3.2 识解 203
8.3.3 有界与无界 207
8.4 认知语法理论的应用 210
8.4.1 语言方面 210
8.4.2 教学方面 210
8.5 结语 213
参考文献 214
附录1 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