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 者:刘宁宁著
- 出 版 社: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0
- ISBN:9787561060568
- 标注页数:179 页
- PDF页数:188 页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188 ≥179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第一章 后现代艺术理论概说 1
第一节 后现代艺术的形成 1
一、信息时代的社会 1
二、思想理论的催生 4
三、艺术实践的互动 7
第二节 后现代艺术的内涵 10
一、后现代主义 10
二、后现代艺术的内涵 15
第三节 后现代艺术的特征 17
一、反传统的人本性 17
二、主体的多义性与瞬间性 20
三、形象的拟象性 22
四、手法的拼凑性 23
第二章 后现代艺术理论建构性的内涵、特征 26
第一节 后现代艺术理论建构性的内涵 26
一、关于建构性的争论 26
二、建构性的内涵 27
第二节 后现代艺术理论建构性的特征 28
一、深厚的哲学基础 28
二、批判中的建构 29
三、鲜活的体系 29
四、主体的特殊性 30
第三章 后现代艺术理论建构性的哲学基础 32
第一节 解构主义 32
一、解构主义的提出 32
二、解构涵义分析 33
第二节 新实用主义 35
一、新实用主义的内涵 35
二、理查德·罗蒂的哲学思考 36
第四章 后现代艺术理论建构性的表现形式 38
第一节 多样化的平面性 39
一、平面性的实质 40
二、多元思维 41
三、传统性与整体性 43
第二节 体系的不确定性 44
一、消解与颠覆 45
二、批判与建构 51
第三节 媒介的符号化 54
一、媒介的深入沟通作用 56
二、媒介的符号化 57
三、后现代主义媒介符号的特征 60
第四节 意蕴的多维性 63
一、意蕴多维性的表现 64
二、意蕴多维性的意义 67
第五节 形象的拟象性 70
一、形象拟象性的表现 71
二、后现代形象拟象性特点及理论实践 73
第六节 手法的拼凑性 79
一、后现代艺术创作拼凑性的特点 79
二、后现代艺术创作拼凑性的表现 82
三、后现代艺术创作拼凑性的演变 85
附录:专题研究 87
论后现代艺术理论的建构性 87
论西方后现代派文学的原始情结 94
艺术完整律与格里耶的“空缺”论 101
后现代艺术作品价值形成探析 110
参考文献 175
后记 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