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搜书

中国传统人伦关系的现代诠释
  • 作 者:汪文学著
  • 出 版 社: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9
  • ISBN:9787221151476
  • 标注页数:358 页
  • PDF页数:376 页
  •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文档类型

价格(积分)

购买连接

试读

PDF格式

12

立即购买

点击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376 ≥358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汪文学学术作品集”序 1

绪论 1

一、选题缘起 1

二、研究现状 3

三、名目释义 7

第一章 以友辅仁,以文会友:传统朋友伦理的现代诠释 13

一、朋友伦理在五伦中的地位 13

1.或轻或重:朋友伦理在五伦中的特殊地位 13

2.责善辅仁:传统儒家学者对友道的界定 22

二、朋友伦理的特殊性质 28

1.取友善人:朋友伦理的选择性 29

2.上交不谄,下交不渎:朋友伦理的平等性 31

3.朋而不心,面朋也:友道的诚信特点 33

4.共为部党,诽讪朝政:朋而成党的可能性与必然性 37

三、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42

1.朋友是实现倾诉本能的最佳对象 42

2.朋友关系是诗意化的人伦关系 48

第二章 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传统夫妇伦理的现代诠释 57

一、传统中国人的婚姻生活 57

1.“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释义 57

2.敬妻重婚:传统中国人的婚姻观念 63

3.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传统社会的联姻方式 71

4.别与敬:传统社会的夫妇相处之道 77

二、男尊女卑与丈夫惧内 86

1.男尊女卑观念的重新检讨 87

2.惧内:传统中国男人的美德 100

3.齐家:惧内与正内的辩证统一 107

三、少是夫妻老是伴:传统中国人的生存智慧 116

1.婚姻与爱情的两难处境 116

2.少是夫妻老是伴:传统中国人的生存智慧 122

第三章 孝莫大于严父:传统父子伦理的现代诠释 125

一、君子远其子:传统社会父子关系的一般状态 126

1.父子疏离现象的礼仪表达 126

2.父子疏离现象的世俗呈现 134

二、父子疏离对抗的原因分析 148

1.中外学者对父子疏离现象的关注 148

2.父子之间角色期待之失望:父子疏离之原因 153

三、孝莫大于严父 163

1.人之行莫大于孝:孝之本义 163

2.孝道即父子之道 167

第四章 父女和母子:父子衍生伦理的现代诠释(上) 173

一、传统父女伦理的现代诠释 173

1.父女亲近现象 173

2.重男轻女与父女亲近的对立统一 176

3.“难题求婚”型民间故事中体现的翁婿关系 179

二、传统母子伦理的现代诠释 183

1.母子亲近现象 183

2.父母对儿子和儿子对父母的不同态度 187

3.母教与健全人格之养成 192

4.宽容与体谅:化解婆媳矛盾的主要办法 197

第五章 祖孙和师徒:父子衍生伦理的现代诠释(下) 201

一、传统祖孙伦理的现代诠释 201

1.祖孙亲近现象 201

2.昭穆新解 203

3.祖孙亲近的原因探讨 207

4.“隔代教育”的弊端 212

二、传统师徒伦理的现代诠释 215

1.尊师、敬学与隆道 215

2.道师与业师 223

3.师徒如父子 227

4.师徒如朋友 234

第六章 一气分形,同胞共乳:传统兄弟伦理的现代诠释 242

一、传统中国人理想中的兄弟情谊和相处之道 243

1.凡今之人,莫如兄弟:传统中国人理想中的兄弟情谊 243

2.兄友弟恭:传统中国人理想的兄弟之道 248

二、世俗社会的兄弟冲突及其发生原因 258

1.嫉妒与仇恨:世俗社会兄弟关系的真实状态 258

2.世俗社会兄弟对立冲突之原因探析 266

3.附论姐妹间的对立矛盾关系 275

第七章 道尊于势或势尊于道:传统君臣伦理的现代诠释 280

一、师友之间:传统中国人理想中的君臣伦理 282

1.传统中国人理想中的君王角色 283

2.传统中国人理想中的臣子角色 289

3.传统中国人理想中的君臣关系 296

二、君尊臣卑:传统中国现实政治生活中的君臣关系 302

1.君尊臣卑观念之形成 303

2.忠的伦理内涵及其历史演变 311

3.君王“南面术”的内涵及其产生的政治文化背景 317

参考文献 326

后记 331

“汪文学学术作品集”后记 336

购买PDF格式(12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