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搜书

歌谣与中国新诗
  • 作 者:陈培浩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8
  • ISBN:9787520337496
  • 标注页数:269 页
  • PDF页数:279 页
  •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文档类型

价格(积分)

购买连接

试读

PDF格式

10

立即购买

点击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279 ≥269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引言 1

第一章 新诗“歌谣资源”的发现与发生(1918—1927) 15

第一节1920年代新诗歌谣资源的探索 15

第二节“文艺的”与“学术的”:歌谣现代文化身份的生成 36

第二章“新诗歌谣化”的阶级路径(1928—1936) 56

第一节“文艺大众化”与“新诗歌谣化” 57

第二节 阶级文学的内在困境:《新诗歌》的两种读者反应 62

第三节 歌谣的阶级化:何谓旧形式的“改革”? 67

第三章“新诗歌谣化”及其多重文化动力(1937—1949) 73

第一节“旧瓶装新酒”诗歌及“民间形式”话语 74

第二节 不可抗拒的转型:新文学话语及其消解 88

第三节 人民性的召唤和歌谣体的改良:阶级民族主义话语催生的诗歌 102

第四章 无法完成的转型——何其芳与新诗歌谣化 125

第一节“虽有旧梦,不愿重温”:民间资源压力下的搁笔 126

第二节 艰难转型:“自我”和“大我”的交战 131

第三节“自我抒情”与“格式诗法”的冲突 144

第五章 走向山歌—— 1940年代袁水拍诗观转化的历史语境与动因 150

第一节 一次偶然的交集? 150

第二节“对于歌谣,我有了偏心” 152

第三节 重建“人的道路”:一种历史透视法 156

第四节 人民性与歌谣的无缝对接 160

第六章 革命文学体制与民歌入诗——《王贵与李香香》的阶级想象及经典化 165

第一节 过滤与重构:阶级想象与民间意识的更替 165

第二节 革命期待下的经典化接力 182

第七章 重识民歌诗的“革命”与“现代”——《漳河水》的诗法政治和神话修辞 198

第一节“诗法政治”与“诗歌想象” 198

第二节“妇女解放”的神话修辞术 206

第三节 重返古典之文:革命神话的观念基础 214

第四节 革命民歌诗:作为一种特殊的“现代”诗 219

第八章 歌谣:作为新诗的资源难题 226

第一节“可歌性”与“去音乐化”:政治与文艺两种立场的争辩 227

第二节“设限”或“去限”:两种限度意识的对峙 234

第三节“资源”的难题:新诗与歌谣的纠葛与迷思 244

结语 255

参考文献 261

后记 267

购买PDF格式(10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