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搜书

1898-1908翻译文学之“变相”研究
  • 作 者:张静著
  • 出 版 社: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9
  • ISBN:9787519448813
  • 标注页数:238 页
  • PDF页数:246 页
  •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文档类型

价格(积分)

购买连接

试读

PDF格式

9

立即购买

点击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246 ≥238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绪论 1

为什么是1898—1908 7

理论支撑 11

概念的厘清 13

第一章 翻译实践的“变相”分析 17

第一节 在知识扩充和权力牵制中递进衍变 17

第二节 现代知识教化的获得 23

第三节 个案分析:以王韬、陈季同、林纾为例 44

第二章 译者心态的“变相”分析 49

第一节 寻求新的社会资本以启蒙教化 51

第二节 寻求新的文化资本以改国人知识结构 58

第三节 寻求新的经济资本,偏重译者个体行为 63

第四节 个案分析:以《天演论》《域外小说集》《迦因小传》为例 71

第三章 读者构成的“变相”分析 77

第一节 晚清域外文学的读者产生的原因和构成上的渐变 77

第二节 译者、读者和文学翻译间的互动关系 85

第三节 个案分析:以《国闻报》《新小说》和《月月小说》为例 94

第四章 译语的“变相分析” 100

第一节 文言:初期译者和读者共同的选择 101

第二节 白话、文言:高峰期的对立 106

第三节 同源异用 109

第四节 个案分析:以传教士、周桂笙、包天笑为例 118

第五章 审美心理的“变相”分析 125

第一节 转变的条件 125

第二节 从政治审美到诗学追求再到多元并存 130

第三节 再论晚清文学“俗化”的价值 142

第四节 在翻译文学锋芒下被忽略的“俗化”审美体验 151

第五节 以梁启超、徐念慈、包天笑为例 157

第六章 翻译文学的归属 165

第一节 翻译文学的归属问题的争论 166

第二节 翻译文学的非独立性和滑动形式 171

第七章 后殖民理论在晚清翻译文学研究中的误用 192

第一节 后殖民理论和它对晚清文学翻译研究的适用性问题 193

第二节 后殖民理论的误用和晚清文学翻译的真实本质 200

结语 220

主要参考文献 223

购买PDF格式(9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