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搜书

当前位置:和氏璧解谜pdf电子书下载 > 历史地理
和氏璧解谜
  • 作 者:戴铸明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8
  • ISBN:9787122324016
  • 标注页数:150 页
  • PDF页数:165 页
  •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文档类型

价格(积分)

购买连接

试读

PDF格式

7

立即购买

点击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165 ≥150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第一章 中国历史上一个尚未解开的谜 1

第二章 惊心动魄的记载和扑朔迷离的传说 5

第三章 璧的结构和几何尺寸特征 11

一、什么是璧? 11

二、璧的形状特征 12

三、璧的尺寸范围 12

四、与璧有关联的古代玉器 13

1.圭璧 13

2.璧琮 15

3.玉琮 15

4.玉圭 16

5.玉环 18

6.玉瑗 19

7.玉璜 19

第四章玉璧的类型 21

一、按玉璧的功能和用途分类 21

1.礼仪用璧(礼器、礼玉) 21

2.装饰用璧(佩玉、系璧) 22

3.陪葬用璧(葬器) 23

二、按表面特征及制作工艺分类 23

1.素面璧 23

2.饰纹璧 25

3.镂雕璧 28

三、按璧的几何形状特征分类 28

1.常规圆形玉璧 28

2.特形玉璧 28

第五章 古代璧的功用和寓意 31

一、璧是礼器 31

二、璧是礼品、礼物 33

三、璧是佩饰 34

四、璧是重要的葬器 34

五、璧是财富的象征 36

六、璧的其他功能和寓意 37

第六章 璧的形制演变 38

一、新石器时期玉璧形制及其特征 40

1.良渚文化玉璧形制特征 41

2.红山文化玉璧形制特征 42

3.卑南文化玉璧形制特征 43

二、夏、商、周时期玉璧形制及其特征 44

三、春秋早期玉璧形制及其特征 48

四、春秋后期和战国时期玉璧形制及特征 50

五、秦、汉时期玉璧的形制及其特征 54

1.秦代玉璧概述 54

2.汉代玉璧概述 55

六、魏晋南北朝时期玉璧的形制及特征 59

七、隋唐五代时期玉璧的形制及特征 60

1.隋代玉器及玉璧 61

2.唐代玉器及玉璧 61

3.五代玉器及玉璧 62

八、宋、元时期玉璧的形制及特征 62

1.宋代玉璧 63

2.元代玉器及玉璧 65

九、明、清时期玉璧的形制及特征 68

1.明代玉器及玉璧 68

2.清代玉器及玉璧 71

十、近代玉璧及与玉璧相似的玉器 76

十一、发扬光大的当代玉璧 77

1.珠宝业的作用 78

2.珠宝业的发展概况 78

3.珠宝玉石产业的内涵 79

4.珠宝玉石的角色转变 79

5.珠宝产业基地 80

6.不断涌现出国宝级玉雕作品 81

7.北京奥运会奖牌(玉璧),使玉文化发扬光大 83

8.大型翡翠雕件“九龙拱璧”问世 87

第七章玉璧上纹饰的含义 88

一、谷纹 89

二、乳丁纹 90

三、蒲纹 90

四、云纹 91

五、雷纹 91

六、绳纹 91

七、兽纹 92

八、龙纹 92

九、螭龙纹 93

十、夔龙纹 94

十一、凤鸟纹 94

十二、龙凤纹 95

十三、鸟纹 95

十四、鱼纹 96

十五、蝌蚪纹 96

十六、涡纹 96

第八章 和氏璧玉料的材质、产地 97

一、关于变彩、变色等特殊现象 97

二、具有玉璞且有变彩效应的宝玉石 99

1.具有玉璞的宝玉石 99

2.具有变彩效应的宝玉石 100

三、和氏璧用什么玉料制成? 101

1.充分考虑和氏璧的宝石学、工艺学特征 101

2.了解玉文化发展史上的重大变迁 102

3.充分考虑卞和所处时代的玉观念 105

4.充分了解卞和所处时代的用玉规定、用玉习惯 106

5.充分考虑楚国宫廷玉工的相玉水平 107

6.对和氏璧是何种玉料的技术分析 108

7.对和氏璧的综合分析结果 113

四、“荆山抱玉”的荆山在何地? 114

1.湖北省荆山 115

2.陕西省荆山 115

3.河南省荆山 115

4.安徽省荆山 115

五、关于和氏璧的价值评估 116

第九章 和氏璧不可能改制成秦玺——传国玉、玺 119

一、璧的结构和尺寸不可能改制成玺 119

二、秦玺的尺寸与形状 123

三、诈术、迷术及概念模糊等原因造就了千古迷阵 124

四、历代封建统治者散布历史迷雾的用心所在 128

五、国之重宝——玉玺 129

1.玺印的概念及历史沿革 129

2.各个时期玺印概况 130

3.玉玺的功用及象征意义 131

4.宝、玺、印、章的区分 132

5.历史上著名的玺印 134

六、制作秦玺——传国玉玺的材料 139

第十章 和氏璧归落何处 140

一、推理依据 140

二、推论 143

三、结论 143

四、建议 143

后记 146

参考文献 149

购买PDF格式(7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