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搜书

古代历史文化研究辑刊  五编  第10册  唐代中期的僧伽制度  兼论与其当代社会文化之互动关系  会昌法难研究  以佛教为中心
  • 作 者:王明孙主编;黄运喜,黄运喜著
  • 出 版 社:花木兰文化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1
  • ISBN:9862544242
  • 标注页数:263 页
  • PDF页数:271 页
  •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文档类型

价格(积分)

购买连接

试读

PDF格式

10

立即购买

点击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271 ≥263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研究动机与论文架构 1

第二节 佛教僧伽制度的建立与特质 7

第二章 安史之乱前后的僧伽制度 13

第一节 佛教初传至唐初僧伽制度的发展 13

第二节 唐玄宗时期的宗教政策 19

第三节 安史之乱对中晚唐佛教的影响 23

第三章 僧团的地域分布 29

第一节 佛教入华路线僧团分布——以高昌、敦煌为例 29

第二节 唐代中期内地主要僧团的分布 40

第三节 佛寺与僧团分布的区位分析 47

一、在位置方面 47

二、在地点方面 50

第四章 僧团的内部结构 55

第一节 丛林制度建立以前的内部结构 55

第二节 丛林制度建立的背景 59

第三节 〈禅门规式〉与禅宗僧团组织 64

第四节 比丘尼僧团的建立与特质 68

一、比丘尼的出身可分为士族、宗室、宫人、平民四大类 71

二、唐代比丘尼寺院在社会中的最大功能为提供妇女修行守节之处所 71

三、内道场比丘尼僧团的建立 72

四、唐代比丘尼大都持戒严谨,成就亦高 72

第五章 唐代的僧政管理与政教关系 73

第一节 僧官制度的演变 73

第二节 国法与戒律之间——唐代僧团律令分析 79

一、〈道僧格〉制定的背景与日本〈僧尼律〉间的关系 79

二、唐代律令与僧政管理 82

三、对僧侣日常生活的限制——食、衣、住、及兼学杂业管制 84

四、对僧侣游参行脚的限制 86

第三节 上层社会的政教关系 90

一、唐代中期宫廷佛教活动举隅 90

二、士大夫与佛教 95

第六章 僧团的教育制度 101

第一节 寺院教育的特质与义学教育 101

第二节 世学与参学行脚 107

一、禅宗大德为求开悟或印证型 112

二、博访诹谘,圆满己身智慧型 112

三、域外留学求法型 112

第三节 社会教育 113

第七章 僧团的社会功能 121

第一节 佛教从事社会福利事业的背景 121

第二节 以悲愿为基础的社会福利事业 123

第三节 僧团与社会各阶层的关系 129

结论 135

参考书目 139

购买PDF格式(10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