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云解压PDF图书

当前位置: 煤炭化验结果的审核与计算 > 购买云解压PDF图书
煤炭化验结果的审核与计算
  • 作 者:陈亚飞等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3
  • ISBN:750202297X
  • 注意:在使用云解压之前,请认真核对实际PDF页数与内容!

在线云解压

价格(点数)

购买连接

说明

转为PDF格式

12

立即购买

(在线云解压服务)

云解压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云解压默认都是转为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云解压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云解压均转换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云解压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目录 1

第一章 中国煤炭资源的分布与使用情况 1

第一节 中国煤炭资源分布特征 1

第二节 中国各牌号煤的储量和产量分布 3

第三节 中国不同时代煤的储量分布 4

第四节 中国煤的分配使用情况 4

第二章 中国煤的煤质特征 6

第一节 不同类别煤的煤质特征 6

第二节 不同时代煤的煤质特征 20

第三节 不同矿区煤的基本特性 46

第四节 高硫煤的基本特性 49

第三章 各项煤质指标间的相互关系 51

第一节 煤的工业分析各指标间的关系 51

第二节 煤的工业分析与元素分析的关系 59

第三节 煤的真相对密度与其他指标的关系 64

第四节 煤的挥发分与其他指标间的关系 72

第五节 煤的各种粘结性指标间的关系 80

第六节 不同煤岩显微组分与煤质指标间的关系 99

第七节 低价煤的透光率与其他指标的关系 102

第八节 Qgr,maf与Qgr,daf的相互关系 108

第九节 褐煤苯抽取物(EB,d)与其他指标的关系 110

第十节 煤灰成分与煤灰熔融性的关系 116

第十一节 煤灰成分与煤中硫分及碳酸盐的关系 121

第十二节 浮煤工业分析与原煤工业分析的关系 128

第十三节 浮煤元素分析与原煤元素分析的关系 134

第四章 煤质分析结果的判断 138

第一节 工业分析结果的判断 138

第二节 元素分析结果的判断 144

第三节 不同煤类的工业分析和元素分析变化范围 146

第四节 格金试验中总水分结果的判断 147

第五节 煤炭筛分、浮沉试验结果的判断 148

第五章 煤炭发热量的计算与审查 154

第一节 利用元素分析结果计算和审查煤的发热量 154

第二节 利用工业分析结果计算和审查各类煤的发热量 163

第三节 计算各种煤低位发热量(Qnet,ad)的其他公式 182

第四节 计算商品煤发热量的其他公式 193

第五节 利用工业分析计算Qnet,ad的国标公式 202

第六节 煤炭发热量的各种“位”和基准的换算 210

第一节 煤中碳含量的计算与审查 223

第六章 煤的元素分析结果的计算与审查 223

第二节 煤中氢含量的计算与审核 234

第三节 煤中氧含量的计算与审查 246

第四节 煤中氮(Ndaf)含量的计算与审查 250

第五节 煤中元素成分的互相计算 263

第六节 煤中元素成分表示方法 266

第七节 利用Vdaf和CRC计算大同地区煤的碳、氢、氧含量 271

第七章 煤的真相对密度的计算与审核 275

第一节 利用元素分析结果及Ad值计算和审核TRDd值 276

第二节 利用工业分析结果计算和审核TRDd值 277

第八章 煤的格-金低温干馏焦油产率的计算与审核 283

第一节 褐煤格-金焦油产率的计算与审核 283

第二节 烟煤格-金焦油产率的计算与审核 285

第三节 固定矿区煤的格金焦油产率的计算与审核 287

第四节 各种烟煤和褐煤格-金低温焦油产率的计算与审核 289

第九章 烟煤粘结性指标的计算与审核 291

第一节 胶质层最大厚度Y值与GR.I.值间的计算与审核 291

第二节 Y值与奥亚膨胀度b值间的计算与审核 293

第四节 Y值与格-金焦型间的计算与审核 295

第三节 Y值与坩埚膨胀指数CSN间的计算与审核 295

第五节 Y值与焦渣特征CRC间的相互关系与审核 296

第六节 粘结指数与罗加指数间的计算与审核 297

第七节 粘结指数与b值间的计算与审核 297

第八节 粘结指数GR.I.与焦渣特征CRC间互相审核 298

第九节 坩埚膨胀指数CSN与焦渣特征CRC间互相审核 298

第十章 低煤阶煤腐植酸产率的计算与审核 300

第一节 褐煤中腐植酸产率的计算和审核 300

第二节 固定矿区煤腐植酸产率的计算与审核 302

第十一章 利用煤灰成分计算煤灰熔融性温度 304

第一节 中国煤灰的组成成分 305

第二节 中国不同牌号煤灰熔融性温度变化 306

第三节 利用煤灰成分计算煤灰ST和FT的多元回归方程 309

第四节 不同类别煤灰熔融性温度的计算 315

第五节 不同矿区煤灰熔融性温度的计算 318

第六节 按省计算和审核煤灰ST及FT的回归式 322

第七节 由煤灰成分计算灰熔融性的其他多元线性回归式 324

第八节 美国对煤灰熔融性温度的预测 339

附录一 我国不同类别煤的主要煤质指标变化范围 355

附录二 常用能源换算表 357

参考文献 359

购买PDF格式(12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