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搜书

河流污染治理技术与实践
  • 作 者:徐祖信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3
  • ISBN:7508414195
  • 标注页数:786 页
  • PDF页数:797 页
  •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文档类型

价格(积分)

购买连接

试读

PDF格式

20

立即购买

点击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797 ≥786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河流的环境特征 1

第二节 河流污染的成因分析 18

第三节 河流污染的危害 23

第四节 我国主要河流水环境的质量状况 32

第五节 河流污染的治理原则 37

第六节 苏州河环境综合整治概述 44

第一节 河流生态系统的结构 51

第二章 河流生态系统与自净作用 51

第二节 河流生态系统的功能 57

第三节 河流污染的作用机理和生态效应 73

第四节 河流污染的自净作用 88

第五节 河流的环境容量 93

第六节 苏州河中污染物迁移与转化规律的研究 104

第三章 点源污染治理对策 125

第一节 排水系统的设计与改造 125

第二节 污水排放的标准 144

第三节 点源污染治理的技术概述 147

第四节 因地制宜的点源污染治理技术及实例 181

第一节 面源污染的形成 198

第四章 面源污染的治理措施 198

第二节 面源污染的研究方法 199

第三节 主要面源污染的排放特征 206

第四节 面源污染的有效控制与治理 221

第五章 微生物就地处理技术 283

第一节 微生物处理的基本原理 283

第二节 污染河流微生物修复的方法 332

第三节 苏州河污染支流的生物修复试验 342

第一节 概述 359

第六章 河流曝气复氧技术 359

第二节 河流水体耗氧动力学 364

第三节 河流曝气复氧工程基础 376

第四节 苏州河曝气复氧工程简介 387

第七章 河水化学絮凝处理技术 401

第一节 概述 401

第二节 混凝的基本原理和影响因素 405

第三节 常用的药剂 420

第四节 化学絮凝处理的工程设计 436

第五节 硅藻土在污染水体治理中的应用 441

第八章 河流的生态恢复 447

第一节 河流生态恢复的原则与程序 447

第二节 水体富营养化和水华的控制 452

第三节 河流生物群落的恢复 458

第四节 河流滨岸带的生态恢复 466

第五节 莱茵河的生态恢复 478

第六节 河流生态恢复的监测和指标体系 483

第一节 综合调水的基本原则 498

第九章 综合调水 498

第二节 明渠水力学的基本原理 500

第三节 泵与闸的水力计算 511

第四节 河流水动力的数值计算 515

第五节 河流水质的数值计算 533

第六节 综合调水对河流溶解氧的影响分析 541

第七节 闸门的自动控制 545

第八节 苏州河的第三次调水试验 552

第十章 底泥疏浚与处置 565

第一节 概述 565

第二节 底泥的耗氧与污染物的释放 574

第三节 底泥中重金属的释放 586

第四节 污染底泥的治理技术概述 593

第五节 污染底泥的疏浚 598

第六节 疏浚底泥的处置 612

第七节 苏州河底泥的勘测与处置研究 617

第十一章 河流环境要素的监测与评价 656

第一节 水文要素 656

第二节 水质要素 662

第三节 底质监测 672

第四节 水生态系统调查 674

第五节 河流环境质量在线自动监控系统 689

第六节 河流环境质量评价 698

第七节 苏州河水质和生态系统的监测与评价 726

第十二章 河流污染治理技术体系 733

第一节 河流污染的治理规划 733

第二节 河流污染治理技术的优化论证 739

第三节 河流生态系统改善技术的比选 755

第四节 河流污染的治理工程及其运行管理 762

第五节 苏州河治理的关键技术体系 765

购买PDF格式(20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