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 者:张莉红,罗波著(成都社科院)
- 出 版 社: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2
- ISBN:7540836067
- 标注页数:413 页
- PDF页数:436 页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436 ≥413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目 录 1
引 言 1
一、宋代人学的丰沃土壤 1
1.以文治国的文化政策 3
2.聚书与编书 9
3.洛学倡导的性理合一说 (1 15
3.广阔的科举之路 20
4.私学的普及和书院的勃兴 25
二、群星灿烂,宋代人学探索者 37
1.宋初的儒学复兴者 39
2.多元思想家李觏 47
3.创立“荆公新学”的王安石 51
4.北宋“道学”六先生 57
5.三苏与宋代蜀学 73
6.朱熹与理学 79
7.陆九渊与“心学” 87
8.陈亮、叶适与功利主义 94
三、理性之光 101
——对宇宙与人性本质的探索 103
1.《太极图说》的道学境界 103
2.关学主张的宇宙观与性二元说 107
4.象数学的天道与性命观 126
5.集理学大成的闽学 136
6.象山学派的心学 139
7.别具一格的蜀学 144
四、理性激荡 159
——百鸟喧嚣的学术春天 160
1.两宋风尚: “疑古惑经” 160
2.天人关系的新论战 163
3.人性本质之争 173
4.宋儒对佛教、道教的取舍 181
5.鹅湖论争:心学对理学的挑战 187
6.永嘉学派的“物外无道” 193
7.格物致知的新收获:璀璨的科技思想和成就 195
五、圣贤气象 203
——理想的社会伦理道德架构 204
1.先王之教 204
2.笃“仁”尚“礼”的伦理规范 207
3.“诚者,圣人之本” 210
4.民胞物与 214
5.“存天理、灭人欲” 218
6.“正心、穷理、治人之道” 221
7.“发明本心” 225
六、民吾同胞 229
——社会伦理的实现途径 230
1.解决饥寒问题是“礼之大本” 230
2.“损有余,补不足” 238
3.“取予两得”的均利原则 244
4.生存危机:来自社会底层的呐喊 247
七、义利之辨 251
1.先利而后义 253
——对人生价值的体味 253
2.“不是天理,便是私欲” 257
3.做顶天立地的大丈夫 264
4.功利之学对性理之学的挑战 273
八、欲望之火 278
——理欲观念的冲突 279
1.“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 279
2.礼为人伦大本 287
3.圣君“以仁育万民” 293
4.“饮食男女,人之大欲” 299
5.“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305
九、多元价值观 310
——不拘一格的人生追求 311
1.帝王功业 311
2.忠臣孝子的追求 318
3.形形色色的隐士 333
4.入世与出世之间—不再烦恼的东坡居士 342
5.偎红依翠的柳永 347
十、独领风骚 352
1.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 353
——宋代文学奇葩 353
2.金戈铁马与绿肥红瘦 359
3.万紫千红总是春 366
4.旧俗风流千载事,精忠大义一般心 369
十一、元代士人心理的双重主题 372
1.许衡对“心性”的探索 374
2.刘因的“自求本心” 384
3.吴澄的“知行兼该” 393
4.在进取颓废之间 398
5.走向田园与青楼 406
尾声 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