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 者:蒋如铭主编
- 出 版 社: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9
- ISBN:7210021183
- 标注页数:399 页
- PDF页数:409 页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409 ≥399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目录 1
序 蒋如铭 1
第一编 绪论 1
治官始于选官 1
育才以资任用 6
监察是治吏利器 10
考核是赏罚依据 14
致仕以利纳新 20
第二编 选官 23
官吏的起源 23
氏族公社的管理者 27
世袭制——奴隶制国家选拔官吏的主要途径 30
奴隶制王朝的荐举入仕 35
改革大潮和世卿世禄制的解体 41
以荐举为基础的选官制度的形成 47
世袭制的残余——任子制度 50
赀选——早期的买卖官爵制度 55
客卿制度 58
刘邦用人博采众长 62
察举制度的产生 67
岁举孝廉 71
诏举贤良 73
贤良对策与政治咨询 77
征召与辟署 83
上书拜官 88
汉代选任官吏的限制措施 92
曹操唯才是举 96
孙权知人善任 101
九品中正制 106
初创阶段的隋代科举考试 111
形成制度的唐代科举取士 114
唐太宗的选官治官之术 119
唐代官员的流内铨选 126
唐代流外铨及铨选以外的选官法 131
宋代科举选官制度的完备 135
宋代荐举保任制 140
宋代差遣制度 146
宋代的吏员出职 150
宋代恩荫补官 153
宋代回避制度 157
文天祥论破格用人 163
朱元璋的用人思想 168
学校——明清科举的必由之路 173
明清的荐举制与保举制 179
捐纳——明清畸形的选官制度 181
“官主行政,吏主事务…的明清用人制度 185
明清科举制度的极盛与衰落 190
第三编育才 199
学在官府 199
汉代太学 203
官学式微、士庶分校的魏晋教育 207
各有创新、交相辉映的南北朝教育 213
隋唐官吏的摇篮——中央官学 218
唐代科举与学校教育的接轨 223
培养与选拔相结合的宋代太学三舍法 226
明清选才与育才的统一 231
明清官僚的养成所——国子监 233
面向科举的明清地方学校教育 238
第四编监察 242
“大同”社会的舆论监督 242
先秦时期的权力监察 246
秦朝御史监察制度的创立 249
多元化的汉代中央监察系统 254
刺史监州与督邮察县 258
上书告奸 263
三国魏、吴校事制度 267
南朝典签制度 272
隋朝官吏监察制度 277
唐朝官吏监察制度 282
朱熹论反腐倡廉 287
台谏合一的宋代中央监察系统 292
路设监司州府置通判的宋代地方监察制度 296
明清时期的科道监察制度 300
第五编考核 307
先秦时期官吏考课制度 307
封建社会前期的官吏考课制度 309
封建社会前期官吏考课后的奖惩制度 314
诸葛亮赏罚严明 316
考核制度的中衰——停年格 321
唐代官吏的考课 324
宋代考核制度 329
日趋完备的明清官吏考核制度 334
第六编致仕 342
世卿世禄下的“告老” 342
布衣参政话“致仕” 346
功臣军吏与儒学重臣的“乞骸骨” 352
门阀政治中的“悬车” 363
融合时代的“休致”途径 369
存理灭欲谁“引年” 375
北方民族所建王朝的官吏退休 385
天威难测下的“请归” 390
后记 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