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搜书

哲学大众化第一人  艾思奇哲学思想研究
  • 作 者:马汉儒主编
  • 出 版 社: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2
  • ISBN:7222032487
  • 标注页数:525 页
  • PDF页数:547 页
  •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文档类型

价格(积分)

购买连接

试读

PDF格式

15

立即购买

点击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547 ≥525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第一编 艾思奇在昆明、南京、日本、上海时期的哲学思想研究 1

第一章 早期革命活动和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确立 4

一 艾思奇生长的时代和革命家庭的影响 4

二 中学时代从革命民主主义思想到初步接受马克思列宁主义 10

三 日本留学时期的革命活动和世界观的转变 16

四 上海时期的革命活动和初步确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 21

五 艾思奇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确立及其特点 36

一 致力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和宣传 38

第二章 上海时期的哲学研究和宣传活动 38

二 对黑格尔、斯宾诺莎哲学思想的研究 56

三 对中国近现代哲学的研究 63

四 对自然科学的哲学问题的研究 75

第三章 上海时期三部哲学著作的主要贡献 81

一 《大众哲学》等三部著作写作的历史背景 81

二 《大众哲学》的基本思想和重要贡献 84

三 《思想方法论》的基本思想和重要贡献 111

四 《哲学与生活》的基本思想和重要贡献 123

一 对叶青哲学思想的批判 133

第四章 上海时期的哲学批判活动 133

二 对反进化论哲学思想的批判 147

三 对中庸哲学思想的批判 152

第二编 艾思奇在延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的哲学思想研究 159

第五章 在延安与毛泽东的学术交往 163

一 延安时期的工作 163

二 与毛泽东的结识和哲学交往 170

三 毛泽东对艾思奇哲学活动的影响和评价 181

四 从毛泽东那里受到的启示和教育 187

一 在毛泽东哲学思想形成中的贡献 196

第六章 对毛泽东哲学思想的贡献 196

二 对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宣传和阐释 202

三 艾思奇与《实践论》、《矛盾论》 212

第七章 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现实化的贡献 220

一 对中国革命任务的哲学思考 220

二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提出及其理论论述 228

三 对辩证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探索 237

第八章 对中国近现代哲学史和文化问题的研究 250

一 对中国近现代哲学史的深入研究 250

二 对近现代中国文化问题的重点阐发 262

三 整顿学风与反对主观主义 272

一 捍卫辩证法唯物论 282

第九章 延安时期的哲学批判活动 282

二 对几种反动哲学思想的批判 292

第十章 解放战争时期的哲学研究及其成果 307

一 “将革命进行到底”的理论阐释 307

二 批判经验主义 316

三 对社会发展史的宣传和研究 326

第三编 艾思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哲学思想研究 339

一 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捍卫、宣传和普及 343

第十一章 建国初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宣传、教学活动 343

二 建国后对宣传毛泽东三篇哲学著作的贡献 353

第十二章 关于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经验教训的哲学总结 366

一 关于人民政权的重要职能的认识 366

二 批判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主观主义,强调从实际出发和重视调查研究 370

三 对社会主义建设曲折前进规律的研究 379

四 对生产发展规律性的有益探索 383

五 对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的研究 392

一 《社会历史首先是生产者的历史》的理论贡献 398

第十三章 建国后三部哲学著作的理论贡献 398

二 《辩证唯物主义讲课提纲》的理论贡献 406

三 《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主要内容和理论贡献 416

四 三部著作的历史地位和局限性 425

第十四章 关于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 431

一 对学习哲学方法的阐述 431

二 对工农群众学哲学经验的总结 444

三 对哲学研究方法的阐述 448

四 与青年理论工作者谈哲学理论工作 457

第十五章 建国后对唯心主义哲学的批判 462

一 对胡适实用主义哲学的批判 463

二 对梁漱溟哲学思想的批判 481

第十六章 三次哲学争论中的主要观点 488

一 关于过渡时期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问题的争论 488

二 关于思维与存在同一性的争论 493

三 关于“一分为二”与“合二而一”的争论 501

结束语 508

艾思奇主要著作书目 518

主要参考文献 519

后记 523

购买PDF格式(15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