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 者:童山东著
- 出 版 社: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1
- ISBN:7215017907
- 标注页数:139 页
- PDF页数:138 页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138 ≥139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目录 1
序:修辞学的现代化必须理论先行(王希杰) 1
1修辞学与现代化 1
1.1现代科技发展的鲜明指向 1
1.2 处在科技发展前沿的修辞学研究 4
1.3修辞学现代化的三个“W” 6
1.4年代之交的修辞学审视 11
1.5新世纪到来前的选择 17
1.6 新时期小说语言的试验与意义 21
1.7修辞学面临的新课题 26
2修辞学与信息论、心理学、美学 29
2.1 修辞的系统发生与研究价值 29
2.2适应论——修辞手段功能发生的前提 32
2.3 语言工具本身和语言接收对象心理特征 33
2.4 修辞手段的功能类型 43
2.5修辞手段功能发生的动态模型 53
2.6狭义信息论对修辞研究对象的理解 56
2.7广义信息论对修辞效果的科学描述 63
2.8魔棒与化学剂——形象化修辞手段的心理基础与妙用 68
3.1 文化视角——修辞学深入发展的一种必然 72
3修辞学与文化学 72
3.2修辞文化研究的理论价值 73
3.3修辞研究对象的文化内涵 79
3.4修辞文化研究方法的逻辑前提 92
3.5修辞研究文化视角的基本层次与方法 97
3.6人类语言中对称形式的普遍依据 100
3.7对偶:汉语言文化的有意味形式 103
3.8对偶是汉语言材料的结晶 104
3.9对偶对汉族审美意识的认同 106
3.10对偶是汉族思维模式的镜像 109
3.11对偶是汉语表述特征的反映 113
3.12何谓“文化精神” 115
3.13贯注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文化精神 116
3.14 中学语文教学怎样贯注文化精神 118
4关于修辞学“学” 123
4.1多层次多视角的掘进 123
4.2历程的必然性与对象的必然性 125
4.3理论要有超前意识——谈王希杰修辞学研究方法的意义 126
后记 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