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 者:陈美兰著
- 出 版 社: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1
- ISBN:7532108384
- 标注页数:239 页
- PDF页数:255 页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255 ≥239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引言 历史的潮汐 1
目录序 冯牧 1
中国长篇小说的历史渊源——长篇小说发展的历史步伐:中国与西方之比较——近代社会中国长篇小说面临的困扰——向20世纪跨进:现代中国长篇小说创作情态第一章 创作的演进 13
第一节 50年代末60年代初第一次长篇小说创作热潮的动因 14
热潮萌动期考辨——驱动热潮出现的社会诸因素——苏联文学思潮的冲击力——从浪峰到波谷的思考第二节 呈现于70年代末80年代初第二次长篇小说创作热潮的新质 25
现实主义精神的冷峻色彩——生活剖析面的新开拓和观察人际关系的新视点——长篇小说形式美的觉醒第三节 壮阔而艰难的掘进 39
迈进80年代:长篇小说创作队伍的空前浩荡和面对的开阔世界——亟待完成的课题:价值基准的确立与文体意识的确立第二章 折射力的寻求 58
第一节 对广阔社会生活的折射是长篇小说特有的功能 58
孕育长篇小说艺术生命的稳定基因——观念嬗变,基因不变第二节 折射生活的普遍艺术途径 61
以家庭为纽带的折射方式——以人物命运为线索的折射方式——以事件为轴心的折射方式第三节 从“有意味的形式”到规一化的模式 78
“典型环境”观念与当代长篇小说的矛盾支架——“历史潮流”与人物命运的轨迹——潜在的思维惯性:直观式、“一体两极”式第四节 历史交替中的踌躇与选择 90
第一节 理论曲径的回瞻 105
从本质化呈现到自然化呈现——具象世界的习惯方式与喻象世界的不习惯方式第三章 形象世界 105
艺术形象在长篇小说中的位置——写人观念的确立:历史上创作与理论的非同步状态——50年代以来对“主角”的关注——探索途程中的有趣争议第二节 革命先锋型两个形象系列的比较考察 115
性格承受体的设置:平面式与纵横交叉式——承受体的把握与错落——仰视角对内视角的排斥第三节 凸现在当代长篇小说中的老农形象群 129
由不同小说家共同创建起来的独特的形象群——魅力所在:历史的、美学的——情感的维系与命运的理解第四节 新时期长篇小说典型塑造检视 148
典型择取的宽泛化——置于“力的交叉点”——“内驱力”的支配性表现——理论倾斜的后遗症与艺术把握的不平衡第四章 理性王国 174
第一节 理性:长篇小说的烛光 174
理性感悟:拨亮灵魂的力量——整体把握与整体透视力第二节 当代长篇小说中的历史意识 178
长篇小说的历史感——历史舞台主角的选择——历史动因的揭示——历史哲学的升华第三节 当代长篇小说中的人性意识 200
从禁忌到涉足——伦理层次的人性呼唤及其天然弱点——“善恶相加”式的人性揭示——进入生命之门的眩惑第四节 当代长篇小说中的悲剧意识 213
从古典悲剧感向现代悲剧感的渐进——悲剧的内涵——悲剧的冲突——悲剧的结局结束语 未尽的波涛 227
后记 232
编余絮语 张有煌 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