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 者:梅兴保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0
- ISBN:7504923834
- 标注页数:260 页
- PDF页数:315 页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315 ≥260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自序 1
选题背景和内容提要 1
ABSTRACT 1
第一篇 金融风险理论篇 3
1 金融风险理论阐释 3
1.1 金融风险及其内部形成机制 3
1.2 金融风险的一般特征与传导机理 15
1.3 金融风险的监测预警 20
1.4 农村金融风险的特征 26
2 亚洲金融危机对我国农村金融的影响及其启示 30
2.1 亚洲金融危机简析 31
2.2 亚洲金融危机的根源 35
2.3 亚洲金融危机对我国农村经济和金融的影响 38
2.4 亚洲金融危机对我国农村金融改革发展和风险防范的启示 44
第二篇 农村民间与合作金融风险篇 53
3 我国农村民间金融风险的形成与化解(以农村合作基金会为例) 53
3.1 农村合作基金会出现的社会经济背景 54
3.2 农村合作基金会大办金融走偏方向 56
3.3 农村合作基金会办金融潜伏巨大风险 58
3.4 农村合作基金会不会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即农村金融危机 61
3.5 农村合作基金会向何处去 67
4 农村合作金融风险的形成与化解(以农村信用合作社为例) 69
4.1 农村信用合作社发展进程简析 69
4.2 农村信用合作社的经营缺陷及潜在的风险 71
4.3 农村信用社资本充足性管理的理论说明 76
4.4 提高农村信用社资本充足率的途径 81
5 用合作制理论引导农村合作金融的改革与发展 85
5.1 马克思主义合作制理论及其发展 85
5.2 我国组织和发展农村合作金融的经验教训 89
5.3 坚持合作制的基本原则改革和发展农村合作金融 95
第三篇 农村商业与政策性金融风险篇 105
6 商业银行在农村金融中的地位及其经营思想的转变 105
6.1 中国农业银行向商业银行的转轨 105
6.2 农业银行转轨面临的风险与挑战 108
6.3 农业银行推进改革防范风险的新思路 111
7 银行不良资产的形成与处置 115
7.1 关于银行不良资产的基本理论与政策 115
7.2 银行不良资产形成的原因 119
7.3 银行不良资产处置的一般理论和方法 121
7.4 债权转股权——处置银行不良资产的“杀手锏” 126
7.5 国外处理银行不良资产经验借鉴 133
8 农村政策性金融及其风险的形成与化解 139
8.1 农村政策性金融的理论依据 139
8.2 农村政策性金融风险的形成 144
8.3 农村政策性金融风险的防范与化解 148
8.4 农村政策性金融发展的方向和前景 154
8.5 国内外政策性金融机构简介及其发展展望 160
9 金融市场的开放与农村金融风险的防范 165
9.1 开放的金融市场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标志 165
9.2 金融市场扩大开放的利弊分析 170
9.3 金融市场扩大开放与农村金融市场潜在风险的分析 173
9.4 我国金融市场扩大开放的进程中防范风险的对策 177
第四篇 农村金融监管篇 185
10 完善资产负债比例管理 防范农村金融风险 185
10.1 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理论和方法 185
10.2 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在农业银行的改革实践 192
10.3 推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面临的新问题 195
10.4 农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完善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构想 198
10.5 中央银行完善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途径 202
11.1 农村金融监管体制的变革以及当前面临的新问题 206
11 建立运转协调安全有效的农村金融监管体制 206
11.2 政府转变职能为金融监管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 210
11.3 农村金融监管体制创新——行业自律 213
11.4 金融监管的发展趋势:从分业走向综合 218
附录 226
金融体制改革应在防范风险维护稳定的前提下积极而稳妥地进行 226
关于金融支持服务农业的几点思考 238
参考文献 252
后记 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