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 者:陈正夫,何植靖著
- 出 版 社: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2
- ISBN:7533409116
- 标注页数:283 页
- PDF页数:294 页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294 ≥283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一、孔子的思想及其历史地位 1
(一)孔子的时代、生平、著述、 1
1、时代 1
2、生平 7
3、著述 24
(二)孔子的思想核心——“仁学”——人学 26
1、天人关系 31
2、人生 33
3、人道 35
4、人生 36
5、人格 40
6、人际 43
1、内圣外王 45
(三)内圣外王与仁政德治 45
2、礼治与正名 46
3、德治与王道 49
4、人才与人才管理 51
5、养民、富民 56
(四)处世哲学与伦理观念 58
1、“中庸之道” 59
2、“和而不同” 61
3、义利观 62
4、忠恕观 64
5、孝悌之道 66
6、“智、仁、勇”及其他道德规范 69
(五)教育与文化 73
1、教育宗旨 73
2、知识论 77
3、教育目的论 80
4、教育内容 83
5、教学原则和方法 85
6、教育价值论 88
7、文化观 89
8、文艺的作用与美学教育 93
(六)孔子思想的特点和历史地位 96
1、孔子思想与墨子、老子思想的比较 96
2、孔子思想的特点 103
3、孔子思想的历史地位 106
二、儒学的演变及其特征 111
(一)孔子为历代统治者所尊奉 111
(二)儒学的演变 116
1、战国——儒学的初步发展时期 117
2、两汉——儒学经学化、神学化时期 140
3、魏晋隋唐——儒、佛、道的斗争与融合时期 154
4、宋元明——理学的产生和发展——儒学的成熟时期 166
5、明末至鸦片战争——儒学走向蜕化时期 188
6、儒学发展的原因和它的基本特征 195
7、儒学的历史作用 200
三、现代新儒学与中国现代化 209
(一)现代新儒学的发生和演变 209
(二)现代新儒学的定义和基本特征 232
(三)现代新儒家与中国现代化 238
四、孔子、儒学与中国现代化 243
(一)关于文化和传统文化问题 244
(二)在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必须正确对待孔子和儒学 254
(三)怎样继承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 273
后记 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