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 者:户晓辉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3
- ISBN:7500437951
- 标注页数:212 页
- PDF页数:229 页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229 ≥212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第一章 导论:本书研究的缘起、方法和术语 1
一、史前材料的精神属性 4
二、发生学研究的内在要求 7
三、关于“中国人”的概念界定 9
四、“审美心理”与“审美意识”的区别 14
第二章 孕育期:心理感知的起点 20
一、地理生态与文化选择 22
二、从石器特点看审美心理的萌发 25
三、《山海经》给我们的启示 42
第三章 萌芽期:对心理过程的初步描述 49
一、新石器时代革命:从物质生产到精神建构 50
二、猪原型的审美心理内涵 61
三、从彩陶看审美知觉和想像的特点 68
四、比类取象与审美心理 81
五、史前饮食的审美心理 87
第四章 形成期:一种反思式的考察 94
一、中国岩画的审美心理特点 95
二、汉字起源期的审美心理取向 102
三、中国人“象思维”的审美属性 119
四、中西审美心理发生的不同途径及其人类学意义 123
五、中国人的形象思维对人类的启示作用 129
第五章 中西民族审美心理的功能比较 136
一、中西民族大脑功能比较 137
二、中国人思维方式的女性偏向与审美心理 142
三、中西民族心理类型特点 158
参考书目 164
附录一 关于审美人类学的对话 176
附录二 史前文化艺术研究的跨学科跨文化视野(访谈) 192
后记 206
英文目录 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