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搜书

西方商业银行最新发展趋势  第2版
  • 作 者:郑先炳著(香港招银国际金融有限公司)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2
  • ISBN:7504928127
  • 标注页数:442 页
  • PDF页数:474 页
  •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文档类型

价格(积分)

购买连接

试读

PDF格式

13

立即购买

点击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474 ≥442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第一章 西方商业银行的法人治理结构 1

一、银行所有权性质 1

二、股份结构 4

三、股东地位:“股东只是股东”,银行所有权与控制权的分离 9

四、董事会的定位:西方银行的董事会=我们的行长室 11

五、监事会:多种不同的模式 12

六、董事长和总裁:两种完全不同的角色 14

七、银行控股公司 15

八、引申意见 22

第二章 西方商业银行的业务运行模式 23

一、西方商业银行的内部组织体制 23

二、西方商业银行的主要目录业务领域 29

三、西方商业银行的主要利润来源 30

四、有效的风险防范体系 33

五、科学的规章制度设计 40

六、独立的银行内部审计制度 43

七、复杂的外部监管制度 46

八、西方商业银行的战略管理 51

九、引申意见 58

第三章 西方商业银行生存的“三要素”:客户、员工和股东 60

一、西方商业银行的客户服务意识 60

二、西方商业银行的员工激励制度与约束制度 67

三、西方商业银行的股东价值观念 74

第四章 西方商业银行的发展趋势之一:求大 78

一、经济美学理念的改变:从“小即是美”到“大即是美” 80

二、用什么指标去“刻画”银行的“大”? 81

三、“大银行”的划分标准:MBS方法 83

四、大银行的优势 85

五、银行“求大”的动机 87

六、银行“求大”的途径 92

七、银行“求大”的极限 94

八、几个大银行合并的典型案例 98

九、银行合并的七种类型 109

十、美国银行业合并的法律规定 113

第五章 西方商业银行的发展趋势之二:求全 120

一、银行全能化的典型描述:“无所不能为、无所不去为” 121

二、商业银行功能的局限:两件事不能做 125

三、银行全能化的全球推广顺序 126

四、业务全能化:商业银行是主动的进取还是被动的选择? 127

五、部分西方国家商业银行全能化过程的描述 135

六、金融行业界限的模糊化: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150

七、商业银行业务全能化的优势 158

八、一分为二地看银行业务全能化 160

九、银行业务全能化的深层根源 164

一、一个餐桌上的话题:德意志银行的“两个不承认” 166

第六章 西方商业银行的发展趋势之三:求广 166

二、美国商业银行在全球化发展过程中的三种奇特现象 168

三、西方商业银行活动地域的扩张:全球化与国际化 172

四、西方商业银行全球化的七种主要表现形式 184

五、西方商业银行全球化过程中的经营观念 190

第七章 西方商业银行的发展趋势之四:求新 197

一、金融创新的背景 197

二、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基本特点 199

三、商业银行负债业务的创新 200

四、商业银行资产业务的创新 206

五、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创新 209

六、商业银行服务方式的创新 213

第八章 西方商业银行的发展趋势之五:求快 216

一、全球范围内的“新经济”现象 216

二、“新经济”在银行领域的典型表现:网络银行——传统银行的“最新革命运动” 218

三、纯粹网络银行发展情况 228

四、网络银行的优势 230

五、网络银行的缺点 235

六、网络银行业的发展趋势:改写经济规律 246

七、金融领域:谁是未来的主宰者 247

附录一:再访花旗集团(2002年4月) 250

附录二:韩国、新加坡商业银行访问报告(2001年11月) 286

附录三:欧洲银行业业务运行模式考察报告(2001年9月) 322

附录四:关于美国、加拿大“股票期权计划”考察报告(2000年11月) 363

附录五:访欧报告(2000年5月) 393

附录六:赴美国美联银行学习情况汇报目录(1999年10月) 415

附录七:赴新加坡华联银行考察报告(1996年12月) 435

购买PDF格式(13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