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 者:许全兴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9
- ISBN:9787500480204
- 标注页数:375 页
- PDF页数:393 页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393 ≥375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自序 1
上篇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自我反思 3
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与危机 3
(一)应正视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中有失败 3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中的两次高潮,两次低潮 6
(三)当前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与危机并存 12
二 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何被教条化 14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被教条化是危机的主要内因 14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被教条化的社会原因 16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被教条化的思想原因 19
(四)马克思主义哲学被教条化的认识论原因 20
(五)马克思主义哲学被教条化的历史文化原因 22
三 历史地看待马克思主义哲学 25
(一)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辩证的历史的唯物主义 25
(二)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体系的形成 29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需要自我革命 35
四 马克思主义哲学自我革命的内涵 41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方法的革命 42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对象的革命 46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内容的革命 54
(四)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革命 60
(五)马克思主义哲学功能的革命 64
五 马克思主义哲学家的自我革命 68
中篇 马克思主义哲学自我革命与中国化 77
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提出及其内涵 77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出的文化背景 77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出的实践背景 84
(三)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全面阐述 87
(四)学术界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讨论 95
(五)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内涵理解上的偏颇 97
(六)应十分重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 101
二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成就 104
(一)毛泽东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典范 104
(二)中国哲学家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贡献 114
(三)新时期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成就 135
三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传统哲学的相结合 142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传统哲学相互关系的历史考察 142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传统哲学相互关系的理论分析 148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传统哲学相结合的实质及其结合形式 153
四 继承和弘扬中国哲学基本精神 158
(一)中国哲学精神的诸种说法 158
(二)如何界定中国哲学精神 161
(三)刚健有为,自强不息 161
(四)经世致用,实事求是 163
(五)阴阳互补,辩证思维 166
(六)民贵君轻,以人为本 167
(七)大同理想,止于至善 170
(八)“和”真是中国哲学的精髓吗? 172
五 吸取中国哲学认识主体修养论 176
(一)重视认识主体修养是中国哲学认识论的特点 176
(二)认识主体立场的修养,“公生明,偏生暗” 181
(三)认识主体态度的修养,“诚则明” 183
(四)认识主体思维方法的修养,虚与壹则明 185
(五)认识主体情感的修养,“静则明” 187
六 吸取中国哲学中“时”的观念 190
(一)“时”是中国哲学的一个重要范畴 190
(二)中国哲学“时”的内涵 194
(三)中国哲学“时”的特点 197
七 警惕传统文化消极因素的渗入 200
下篇 马克思主义哲学自我革命与当代化 211
一 实践理论的若干问题 211
(一)物质本体论与实践本体论之争 212
(二)应重视改造世界的研究 219
(三)世界应是什么,实践的观念 226
(四)改造世界实践活动的组织、实施和监控 232
(五)实践结果的评估,实践的合理性 233
(六)改造世界的根本规律 238
二 创新问题三则 240
(一)创新应成为一个哲学范畴 241
(二)创新与个性自由 246
(三)创新与冒险精神 250
三 直觉新论 256
(一)西方哲学直觉论 256
(二)中国哲学直觉论 269
(三)直觉综合论 288
四 情感新论 300
(一)中国哲学情感论 300
(二)西方哲学情感论 304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情感论 310
(四)情感综合论 313
五 意志新论 318
(一)意志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过程中的作用 318
(二)意志的界定 324
(三)应重视意志的研究和意志的锻炼 330
六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自由哲学 337
(一)对德国古典哲学自由精神的继承和发展 337
(二)自由精神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精神 346
(三)在自由问题上的深刻教训 347
(四)哲学是自由之哲学 353
结束语 中国哲学的第三次大综合 359
(一)中国哲学的第一、二次大综合 359
(二)20世纪中国哲学的三次革命 360
(三)现代中国哲学思想来源上的缺陷 362
(四)新的世纪需要新的第三次大综合 365
后记 3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