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搜书

当前位置:担保物权法比较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 政治法律
担保物权法比较研究
  • 作 者:陈本寒著
  • 出 版 社: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3
  • ISBN:7307038374
  • 标注页数:463 页
  • PDF页数:478 页
  •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文档类型

价格(积分)

购买连接

试读

PDF格式

14

立即购买

点击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478 ≥463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第一章 担保物权的立法价值取向 1

第一节 传统担保物权的立法重心 2

一、罗马法担保物权的立法重心 2

二、日耳曼法物的担保制度的立法重心 10

(一)日耳曼古质(AeltereSatzung) 11

(二)日耳曼新质(JungereSatzung) 15

三、早期英国法财产担保的重心 18

一、大陆法系国家担保物权立法的价值取向 23

第二节 近代担保物权的立法价值取向 23

(一)法国法——担保物权的附随性理论 24

(二)德国法——不动产担保的独立性理论 36

二、近代英美法国家财产担保制度的价值取向 55

第三节 现代担保物权立法的价值取向 58

一、瑞士法——对德国法的承继 58

二、日本法——附随性缓和理论 63

(一)日本担保物权立法是对法国法的承袭 63

(二)日本不动产担保立法承袭附随性理论的原因 65

(三)日本附随性缓和理论的含义及对立法和实务的影响 67

(四)附随性缓和理论存在的弊端 71

三、现代英美法国家财产担保制度的价值取向 74

(一)英国法 74

(二)美国法 77

第四节 旧中国担保物权立法的价值取向 80

一、旧中国担保物权的立法重心 80

二、我国台湾地区的现行司法实务和学说对附随性原则的缓和解释 84

一、我国现行担保物权制度在价值取向上存在的问题 88

第五节 新中国担保物权立法价值取向之检讨 88

二、我国学者对担保物权立法价值取向的主张 96

三、对我国担保物权立法价值取向的几点思考 98

第二章 担保物权制度的立法定位与体系构建 106

第一节 关于担保物权性质的争议 106

一、债权说 107

二、物权说 111

三、中间权利说 116

一、法国式 122

第二节 担保物权的立法定位 122

二、德国式 125

第三节 担保物权制度的体系构建 129

一、民商分立式 129

二、民商合一式 135

第四节 旧中国担保物权制度的立法定位和体系 135

一、旧中国担保物权的立法定位 135

二、旧中国担保物权的立法体系 138

第五节 我国现行担保物权的立法定位和体系构建之检讨 139

一、新中国担保物权的立法定位 139

二、新中国担保物权的立法体系 145

三、对我国担保物权制度立法定位和体系构建问题的思考 146

(一)我国学者对担保物权立法定位和体系构建问题的看法 146

(二)对我国担保物权立法体系构建问题的几点思考 149

第三章 不动产担保 157

第一节 不动产担保的种类和特点 157

一、大陆法系国家不动产担保的种类及特点 157

(一)不动产抵押权 158

(二)不动产质权 168

(三)不动产优先权 172

(四)不动产留置权 175

(五)土地债务和定期土地债务 176

二、英美法国家不动产担保的种类及其特点 184

(一)按揭(Mortgage) 184

(二)财产上负担(Charge) 192

(三)不动产留置权(EguitableLien) 195

第二节 不动产担保的公示制度 196

一、不动产担保登记的性质和机关 197

二、不动产担保登记的内容 202

三、不动产担保登记的程序 210

第三节 不动产担保公示的效力 221

一、大陆法系国家关于不动产担保登记效力的不同立法例 221

二、英美法国家关于不动产担保登记效力的规定 228

三、公示对未登记事项的效力 232

一、共同抵押 257

第四节 特殊不动产担保 257

二、最高额抵押 262

三、所有人抵押 270

第五节 我国不动产担保制度之检讨 275

一、我国不动产担保立法存在的缺陷 275

二、完善我国不动产担保制度的几点思考 284

第四章 动产担保 295

第一节 动产抵押权 296

一、有关国家和地区对动产抵押的态度 296

二、动产抵押的公示及效力 302

三、动产抵押的标的物 307

第二节 动产质权 311

一、动产质权的种类 311

二、动产质权的公示 314

三、动产质权的效力 318

一、各国立法对留置权性质的不同认定 326

第三节 动产留置权 326

二、各国立法对动产留置权成立要件的不同要求 331

三、各国立法对动产留置权行使要件的不同规定 338

第四节 动产优先权 341

一、各国立法对优先权性质的不同认识 341

二、动产优先权的适用范围 345

三、动产优先权的效力 346

一、我国现行动产担保立法存在的问题 349

第五节 我国动产担保立法之检讨 349

二、完善我国动产担保立法的几点设想 355

第五章 非典型担保 359

第一节 让与担保 360

一、让与担保在主要国家和地区法制中的演进 360

(一)德国让与担保制度的演进 361

(二)日本让与担保制度的演进 362

二、各国关于让与担保法律构造的判例和学说 364

三、让与担保的设定 372

四、让与担保的效力 374

一、所有权保留制度在主要国家和地区法制中的演进 381

第二节 所有权保留 381

二、所有权保留的性质和特点 384

三、所有权保留的设定 387

四、所有权保留的效力 390

第三节 建立我国非典型担保制度的法律思考 401

一、我国立法对非典型担保制度应取的态度 401

二、建立我国非典型担保制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403

第六章 担保物权的竞合 408

第一节 优先权与其他担保物权的竞合 408

一、优先权与抵押权的竞合 409

二、优先权与质权的竞合 410

三、优先权与留置权的竞合 411

第二节 抵押权与其他担保物权的竞合 413

一、抵押权与质权的竞合 413

二、抵押权与留置权的竞合 415

第三节 质权与其他担保物权的竞合 417

一、质权相互间的竞合 417

二、质权与留置权的竞合 419

一、让与担保与典型担保的竞合 420

第四节 非典型担保与典型担保的竞合 420

二、所有权保留与典型担保的竞合 423

第五节 完善我国担保物权竞合立法的法律思考 427

一、我国担保物权竞合立法存在的缺陷 427

二、完善我国担保物权竞合立法的几点建议 431

第七章 涉外担保物权的法律适用 434

第一节 涉外物权法律适用的一般原则 435

一、一般原则的演变 435

二、一般原则的适用范围 438

三、一般原则适用的例外 439

第二节 物之所在地法原则在动产担保中的运用 441

一、典型动产担保的法律适用 441

二、非典型动产担保的法律适用 445

第三节 对我国涉外担保物权法律适用立法的评价 448

一、我国涉外担保物权法律适用立法存在的缺陷及其原因 448

二、对我国《国际私法》(示范法)相关内容的评价 451

主要参考文献 454

后记 462

购买PDF格式(14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