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搜书

当前位置:京剧鉴赏pdf电子书下载 > 艺术
京剧鉴赏
  • 作 者:傅谨主编;田志平副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5
  • ISBN:9787040434514
  • 标注页数:369 页
  • PDF页数:384 页
  •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文档类型

价格(积分)

购买连接

试读

PDF格式

12

立即购买

点击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384 ≥369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第一章 京剧从孕育到成熟 1

第一节 从“徽班进京”到京剧“三鼎甲” 3

一、“徽班进京”以及“四大徽班” 5

二、“汉调”入京与“徽、汉合流” 8

三、京剧艺术格局确立 14

四、京剧“三鼎甲” 20

第二节 “新三鼎甲”以及众多表演名家崛起 34

一、“新三鼎甲”成为引人瞩目的艺术新坐标 34

二、武生行当异军突起 70

三、旦行表演家对演技的突破与提升 79

第三节 京剧走向全面成熟 90

一、“班社集体制”向“名角挑班制”转变 90

二、艺术市场向上海和国内各地大拓展 93

三、宫廷演戏对京剧名家的规范与影响 96

四、社会票房对专业演员技艺和审美能力的提升与促进 96

五、京剧表演艺术的全面成熟 97

第二章 京剧的鼎盛时期(上) 103

第一节 京剧“三大贤” 106

一、杨小楼 106

二、余叔岩 114

三、梅兰芳 125

第二节 “四大名旦”及其他旦行演员 133

一、程砚秋 134

二、荀慧生 139

三、尚小云 142

四、于连泉、“四小名旦”及“四大坤伶” 146

第三节 “前后四大须生”及孟小冬 150

一、前四大须生 151

二、后四大须生及孟小冬 158

第四节 钱金福与“花脸三杰” 173

一、钱金福 176

二、郝寿臣 177

三、侯喜瑞 180

四、独具天资的“十全大净”金少山 183

第三章 京剧的鼎盛时期(下) 189

第一节 丑行、小生、老旦等行当的表演艺术家 190

一、丑行——王长林、萧长华、叶盛章 190

二、小生——程继仙、姜妙香、俞振飞、叶盛兰 201

三、老旦——李多奎 215

四、武旦 217

第二节 上海(南派)京剧及代表人物 218

一、上海(南派)京剧的繁荣发展 219

二、“南派”京剧的代表人物 221

三、“南派”京剧的其他代表人物 227

第三节 京剧鼎盛时期的人才培养 232

一、科班 233

二、学校 237

三、国剧学会 241

四、厉家班(厉慧良) 242

第四节 京剧鼎盛时期的大众传媒 244

一、唱片 244

二、图书、报纸、杂志等 249

第四章 京剧的重整与新机制 253

第一节 新机制的建立——20世纪50年代的戏改 254

一、改人 255

二、改制 256

第二节 改戏的历史进程 258

一、众多新编历史戏诞生 258

二、京剧现代戏的发端 282

三、“样板戏”简述 289

第三节 关于京剧改革的两种不同观点及反思 307

一、关于对传统的反思 307

二、关于对革新的反思 310

第五章 京剧的新探索时期 313

第一节 新时期京剧艺术概述 314

一、恢复传统戏和排演新编戏 315

二、转型困境和多样路径 317

三、“走向新的综合” 319

四、光前裕后的“音配像” 321

五、重识传统,瞻望未来 322

第二节 新时期独具姿彩的京剧名家 324

一、奋发有为的佼佼者 325

二、星光璀璨的“青研班” 328

第三节 另辟蹊径的新编京剧佳作 332

一、《曹操与杨修》 333

二、《徐九经升官记》 335

三、《华子良》 338

四、《凤氏彝兰》 339

五、《金锁记》 341

第四节 新颖可观的京剧探索路向 343

一、精彩夺目的“连台本戏” 344

二、思致奇警的“小剧场京剧” 352

三、熔冶中外的“跨文化戏曲” 355

第五节 入古出新的京剧发展情势 359

参考文献 366

后记 368

购买PDF格式(12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