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 者:何丹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1
- ISBN:750043247X
- 注意:在使用云解压之前,请认真核对实际PDF页数与内容!
在线云解压
价格(点数)
购买连接
说明
转为PDF格式
11
(在线云解压服务)
云解压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云解压默认都是转为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云解压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云解压均转换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云解压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上编 “《诗》体”的框架结构与节奏原则 3
第一章 从数量、比例和分布看《诗经》四言体的特性 3
第一节 统计:数量·比例 3
第二节 类型:体式·分布 10
第三节 结语 17
第二章 “《诗》体”的结构框架与节奏原则 19
第一节 《诗经》语句结构层面的“足四”现象 19
第二节 《诗经》语词组合层面的“足二”原则 24
第三节 “《诗》体”结构的实质——“二二一四”式语音节奏框架 30
第三章 “《诗》体”与时代语言基本特征的背离 34
第一节 “《诗经》四言体”与汉语的语言类型 34
第二节 汉语音步与音步结构基础 43
第三节 上古汉语音节结构探略 48
第四节 结语 58
第四章 诗乐舞与“礼” 59
第一节 释颂·释容·释礼 59
第二节 诗乐舞一体 65
第三节 “诗”的交际语言性质 70
第四节 “诗”、“乐”、“礼”与周代教育制度 76
第五节 结语 84
中编 六义风为首 87
第五章 青铜器断代与《周南·卷耳》篇 87
第一节 方法论探讨 87
第二节 青铜器断代与《周南·卷耳》篇 89
第三节 结语 110
第二节 民谣之“体”与“化南”之“用” 111
第一节 引言 111
第六章 《关雎》、凤鸟、四时之风、凤纹时代与周人的天命观 111
第三节 雎鸠、鸑鷟和周原祀凤卜辞 115
第四节 青铜器·凤鸟纹·“凤纹时代” 119
第五节 风、凤与殷人先祖的凤鸟家族 126
第六节 “凤纹时代”与周人的天命观 134
第七节 《关雎》“体”与“化南”功能 143
第八节 结语 149
第一节 引言 150
第七章 考古、气象与《豳风·七月》的时代 150
第二节 引论:国外学者观点述评 152
第三节 《豳风说》的启示 159
第四节 竺可桢:商周气候变迁及其影响 163
第五节 邵望平:社会文化考古的突破 169
第六节 考古、气象与《豳风·七月》的时代 173
一 气候综述 174
二 稻作文化 179
三 蚕桑丝织 191
四 家庭和居室 205
第七节 结语 218
下编 《诗》体的节奏基础与三代耜作文化 225
第八章 “雅乐”节奏寻源 225
第一节 引言 225
第二节 周代乐器系统简述 227
第三节 周代钟体的“双音”构造及其原因探讨 233
第四节 “土石之乐” 248
第五节 结语 253
第九章 “《诗》体”的节奏基础和三代耜作文化 255
第一节 引言 255
第二节 周人豳地音乐特色 255
第三节 新石器时代的耜作和耜作文化节奏 261
第四节 关中与耜的不解之缘 268
第五节 结语 273
第十章 《诗经》四言体与周代井田耦耕文化 274
第一节 引言 274
第二节 田野农业与古国文明 276
第三节 井田、长亩与周人的农田灌溉系统 281
第四节 周耜 289
第五节 耦耕 305
第六节 “《诗》体”节奏与井田耦耕节奏 309
第七节 结语 313
尾声 315
参考文献 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