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搜书

当前位置:微生物学pdf电子书下载 > 生物
微生物学
  • 作 者:林梦藻主编
  • 出 版 社: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0
  • ISBN:7560204031
  • 标注页数:388 页
  • PDF页数:404 页
  •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文档类型

价格(积分)

购买连接

试读

PDF格式

12

立即购买

点击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404 ≥388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绪论 1

第一节 微生物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1

一、微生物学的研究对象 1

二、微生物学的任务 2

第二节 微生物学的发展 5

一、我国古代人民对微生物的认识和利用 5

二、微生物的发现 6

三、微生物学的奠基 7

四、现代微生物学的发展 7

复习思考题 9

第一章 原核微生物 10

第一节 细菌 10

一、细菌的基本形态和大小 10

二、细菌的细胞结构 13

三、细菌的群体形态 26

四、细菌的繁殖方式 27

五、细菌的分类 27

第二节 放线菌 36

一、放线菌与生活和生产的关系 36

二、放线菌的形态结构 36

三、放线菌的菌落特征 38

四、放线菌的繁殖方式 38

五、放线菌的代表属 39

第三节 其他原核微生物 40

一、立克次氏体 40

二、支原体 41

三、衣原体 42

四、蓝细菌(蓝藻) 43

复习思考题 43

第二章 真核微生物 45

第一节 酵母菌 45

一、酵母菌的概念 45

二、酵母菌的形态结构 46

三、酵线菌的菌落特征 48

四、酵母菌的繁殖方式 48

第二节 霉菌 50

一、霉菌的概念 50

二、霉菌的形态结构 50

三、霉菌的菌落特征 51

四、霉菌的繁殖方式 52

五、真核微生物与原核微生物的比较 58

第三节 食用真菌 62

一、食用真菌的概念 62

二、食用真菌的形态和生活史 62

三、食用真菌的人工栽培的一般方法 63

复习思考题 69

第三章 非细胞型生物——病毒 71

第一节 病毒的形态结构 71

一、病毒的大小 71

二、病毒的形态 73

三、病毒的结构 74

四、包涵体 78

五、病毒的化学组成 79

第二节 病毒的繁殖 82

一、病毒复制过程 82

二、溶原性 91

三、一步生长曲线 94

第三节 病毒的种类与分类 96

一、病毒的种类 96

二、病毒的分类 100

第四节 类病毒 106

复习思考题 107

第四章 微生物的营养 109

第一节 微生物的营养物质 109

一、微生物的营养需要 109

二、营养物质及其功用 109

第二节 微生物的营养类型 112

一、光能自养型微生物 112

二、光能异养型微生物 113

三、化能自养型微生物 113

四、化能异养型微生物 113

第三节 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 114

一、单纯扩散 115

二、促进扩散 115

三、主动运输 116

四、基团转位 117

第四节 培养基 118

一、配制培养基的原则 119

二、培养基的种类及其应用 120

复习思考题 122

第五章 微生物的代谢 124

第一节 微生物对自然界有机物的分解 124

一、纤维素的分解 125

二、淀粉的分解 125

三、果胶质的分解 126

四、木质素及芳香族化合物的分解 126

五、蛋白质的分解 127

六、氨基酸的分解 127

七、农药的分解 128

第二节 异养微生物的产能代谢——发酵与呼吸 129

一、发酵 129

二、呼吸 136

第三节 自养微生物的产能代谢 141

一、光能自养微生物的产能代谢 141

二、化能自养微生物的产能代谢 143

第四节 生物固氮 147

一、固氮微生物 147

二、固氮作用的机理 149

第五节 微生物的合成代谢、能量消耗和代谢调节 152

一、微生物的合成代谢 152

二、微生物的能量消耗 159

三、微生物的代谢调节 160

复习思考题 165

第六章 微生物的生长 166

第一节 微生物纯培养的生长 166

一、纯培养的概念和分离方法 166

二、细菌的个体生长 167

三、细菌的群体生长 172

第二节 影响微生物生长的环境因素 176

一、物理因子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 176

二、化学因子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 178

第三节 抑菌、灭菌和化学治疗 179

一、抑菌灭菌的物理因子 179

二、抑菌灭菌的化学因子 182

三、化学治疗剂对微生物的作用 183

复习思考题 185

第七章 微生物的遗传变异 187

第一节 微生物的突变 187

一、微生物突变体的主要类型 187

二、抗性突变的变量试验和影印培养实验 188

三、突变是DNA分子碱基对发生变化的结果 192

第二节 细菌的基因重组 196

一、转化 197

二、接合 199

三、转导 203

四、溶原转变 204

五、细菌基因转移方式的比较 205

第三节 诱变育种 206

一、诱变育种的一般方法 207

二、营养缺陷型的筛选 211

第四节 菌种保藏 214

一、低温保藏法 214

二、隔绝空气保藏法 214

三、干燥保藏法 214

复习思考题 215

第八章 微生物的生态 216

第一节 微生物在自然界的分布 216

一、土壤中的微生物 216

二、水体中的微生物 217

三、空气中的微生物 219

四、粮食和食品中的微生物 221

五、正常人体及动植物体上的微生物 222

第二节 微生物在自然界物质循环和污水处理中的作用 222

一、微生物在自然界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222

二、微生物在污水处理中的作用 224

第三节 微生物的生物环境 227

一、互生关系 227

二、共生关系 228

三、竞争关系 229

四、拮抗关系 229

五、寄生关系 230

六、猎食关系 230

复习思考题 231

第九章 传染与免疫 232

第一节 细菌性传染 232

一、细菌性传染的机制 232

二、环境因素对细菌传染的影响 237

第二节 抗原 237

一、抗原的性质 238

二、微生物的抗原结构 241

第三节 非特异性免疫 242

一、皮肤与粘膜 243

二、血脑屏障和胎盘屏障 243

三、吞噬细胞 243

四、正常体液中的抗微生物因素 246

第四节 特异性免疫 251

一、特异性免疫的组织学基础 251

二、特异性体液免疫 256

三、特异性细胞免疫 262

四、特异性免疫的获得方式 263

五、各类免疫反应的相互关系 264

第五节 免疫学的应用 265

一、生物制品 265

二、血清学反应 266

第六节 变态反应 272

一、变态反应的概念 272

二、变态反应的类型和举例 272

复习思考题 274

第十章 微生物在工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275

第一节 微生物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275

一、微生物与土壤的生物活性 275

二、微生物肥料 276

三、微生物发酵在饲料加工中的应用 277

四、农用抗菌素 278

五、微生物农药 279

第二节 微生物在工业中的应用 281

一、微生物在饮料生产中的应用 281

二、微生物在食品生产中的应用 283

三、微生物在有机酸生产中的应用 285

四、微生物在氨基酸生产中的应用 286

五、微生物酶制剂在生产中的应用 288

六、微生物在医用抗生素生产中的应用 291

复习思考题 293

实验指导 294

实验一 油镜的使用和细菌运动性的观察 294

实验二 细菌的单染色和革兰氏染色 300

实验三 细菌的芽孢染色和鞭毛染色 304

实验四 细菌的荚膜染色和显微测微技术 307

实验五 放线菌、霉菌、酵母菌的个体和菌落形态观察 311

实验六 培养基的制备和消毒灭菌 314

实验七 从土壤中分离和纯化微生物 323

实验八 微生物显微计数法和平板菌落计数法 328

实验九 细菌鉴定中的生理生化反应 334

实验十 理化因素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和对微生物的诱变作用 340

实验十一 用生长谱法测定微生物的营养要求 349

实验十二 水的细菌学检查 351

实验十三 大肠杆菌生长曲线的测定 357

实验十四 噬菌体的分离与纯化 358

实验十五 凝集反应和沉淀反应 361

实验十六 食用菌的菌种制作和鉴定 365

附录Ⅰ 染色液的配制 370

附录Ⅱ 洗涤液的配方及细菌的滤器清洗方法 375

附录Ⅲ 常用消毒剂的配制 376

附录Ⅳ 常用培养基的配制 377

附录Ⅴ 教学常用试剂及溶液 385

附录Ⅵ 教学用菌种学名 387

附录Ⅶ 微生物实验必备的器材及仪器 388

购买PDF格式(12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