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云解压PDF图书

当前位置: 超语言学 叙事学的学理及理解的原理 > 购买云解压PDF图书
超语言学  叙事学的学理及理解的原理
  • 作 者:董小英著
  • 出 版 社: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8
  • ISBN:7530646087
  • 注意:在使用云解压之前,请认真核对实际PDF页数与内容!

在线云解压

价格(点数)

购买连接

说明

转为PDF格式

16

立即购买

(在线云解压服务)

云解压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云解压默认都是转为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云解压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云解压均转换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云解压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第一章 思想实验 1

1.思想实验 3

2.学者的解答 6

1.2.1 维特根斯坦 6

1.2.2 索绪尔 9

1.2.3 乔姆斯基 13

1.2.4 索瓦 14

1.2.5 胡德 17

3.笔者的解答 20

1.3.1 同义转换 21

1.3.2 语句命题到后设命题的推理 23

第二章 语形结构 29

1.语法语形 31

2.1.1 语法标识 33

2.1.2 逻辑语义标识 53

A.格的普遍性 54

B.时态的普遍性 68

C.汉语符号简约 81

2.1.3 语式 108

A.事理句型 110

B.对乔姆斯基猜想的解答:四原则 112

2.格式语形 148

2.2.1 不改变语义的格式语形 152

2.2.2 改变语义的格式语形 161

2.2.3 附加语义 174

A.叙述方式 174

B.思维方式 178

第三章 概念结构 184

1.从一个概念“杯子”看概念结构 185

3.1.1 对概念的几种解释模式 186

3.1.2 在人的认知过程中概念结构的生成 188

3.1.3 在语言使用过程中概念结构的成长 190

2.概念结构因素 195

3.2.1 概念静态结构 197

A.中心词 198

B.概念语义网分类 199

3.2.2 概念动态结构(语义学和艺术逻辑范围) 223

A.动态的共时性与历时性 223

B.语句内的语义连接 226

C.同义转换 228

D.转义转换 235

3.概念结构的性质 249

3.3.1 概念与存在 249

3.3.2 概念与义素 257

A.义素缺少 259

B.义素超出 259

3.3.3 概念与定义 261

A.有关“定义”的定义 261

B.有关“概念”的定义 266

C.质疑 268

D.概念结构的解释 269

3.3.4 概念与分类 273

A.从分类史看中西方的思维特征和概念结构 273

B.有理分类和无理分类的概念 280

C.概念间的语义关系 281

4.概念结构的作用 286

3.4.1 作为逻辑判断的公理系统 287

A.作为单义表述中常理判断的公理 287

B.作为多义表述中超常、陌生化判断的标尺 292

3.4.2 互证、转换系统 295

A.作者创作的依据 297

B.读者理解的依据 298

5.概念理论的异同 300

3.5.1 与人不同之处 300

3.5.2 与人相似之处 303

第四章 逻辑结构 313

1.逻辑结构因素 315

4.1.1.有标识的逻辑项 316

A.全称与特称 316

B.合取与析取 325

C.肯定与否定 327

D.时态值 328

4.1.2.无标识的逻辑项 330

A.义素等级 330

B.类别 336

C.序列 339

D.同义素 342

E.反义素 346

F.转义素 347

2.逻辑推理程式 349

4.2.1 推理的有效性 351

A.传统逻辑的误区 352

B.可能世界与不可能世界 359

C.两种有效性 365

4.2.2 单义表述与正常推理 372

A.简单句的逻辑语义推理 373

B.连词的逻辑意义 375

C.参与常理推理的修辞格的逻辑意义 393

4.2.3 多义表述与正常推理 408

A.4种推理方式 410

B.修辞格与逻辑推理的关系 412

C.逻辑连与有理分类逻辑等的联合作用 414

4.2.4 多义表述与超常推理 423

A.无理分类的逻辑等 427

B.逻辑差 433

C.逻辑和 439

D.综合语义推理 443

3.逻辑方式的证明 448

4.3.1 逻辑模式产生的先后顺序 448

4.3.2 逻辑模式的实质分析 456

A.占卜 456

B.逻辑模式 458

C.科学推理 482

D.诡辩 499

E.文学艺术 505

第五章 篇章结构 513

1.语境形成的语义篇章结构 514

5.1.1 语境与概念结构 515

A.概念结构确定语境 517

B.语境消解歧义 521

5.1.2 还原序列 531

A.从情节还原成故事 531

B.叙述线索与故事线索 532

2.文本结构类型-推理方式的篇章化 539

A.序列型篇章结构 540

B.比喻型篇章结构 542

C.影射型篇章结构 546

D.命题场型篇章结构 546

3.文体与风格 548

第六章 理解的原理(结论) 552

1.理解的内涵 552

2.理解中的可变因素 556

6.2.1 作者 557

A.作者意图层次 557

B.作者意图完成程度 557

6.2.2 读者 561

6.2.3 语义延异(differànce) 561

3.理解的表现形式——诠释或阐释 563

6.3.1 诠释的定义 564

6.3.2 由阐释的创造性带来的多解 565

4.解答维特根斯坦猜想 571

参考文献 573

后记 583

鸣谢 586

购买PDF格式(16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