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 者:徐华编著
- 出 版 社: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8
- ISBN:7562237204
- 标注页数:217 页
- PDF页数:231 页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231 ≥217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引言 1
第一章 道家思潮的发生与演变 13
第一节 原始道家 14
第二节 晚周道家 21
第三节 秦汉道家 33
第二章 道家学术的地位与影响 40
第一节 道家与儒学 40
第二节 道家与阴阳学说 45
第三节 道家与名、法 47
第四节 道家与《易传》 52
第五节 道家与秦汉学术体系的整体重构 57
第三章 道家理论的核心阐释 63
第一节 宇宙道论 64
第二节 天人论 72
第三节 心性论 77
第四章 晚周秦汉文学创作及接受观念的演进 85
第一节 文学性创作的开端 86
第二节 文学观念的分化 92
第三节 娱情言志功能的认可 97
第五章 道家思潮与文学本质意义的生成 106
第一节 文学本体的初步生成 107
第二节 文学主体的初步确立 113
第三节 诗性时空的开拓 120
第四节 情性与自然的新发现 128
第六章 道家思潮与文学理论的内在建构 140
第一节 “诗言志”命题的话语转换 141
第二节 “物感”理念与创作主体的情感激发 144
第三节 “独标兴体”与创作主体的情感表现 152
第四节 “发愤”精神的创作主体诉求 157
第五节 “中和”新说的审美维度 162
第七章 道家思潮与文人的心灵之维 172
第一节 神与物游 173
第二节 自我确认 181
第三节 情感释放 190
第四节 生命安顿 199
结束语 210
主要参考文献 213
后记 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