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搜书

当前位置:审美:从教化到交流pdf电子书下载 > 哲学宗教
审美:从教化到交流
  • 作 者:张江南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人口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4
  • ISBN:7800799867
  • 标注页数:214 页
  • PDF页数:223 页
  •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文档类型

价格(积分)

购买连接

试读

PDF格式

9

立即购买

点击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223 ≥214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绪论 1

第一部分 审美教化的历史的考察——审美主体关系的历史演进第一章 审美教化传统的基础 29

第一节 历史的梳理:一种新视角 29

一、方法论的探讨:角色与有限时空体 30

二、从实施主体角度对审美、哲学史和美学史的梳理 33

三、惟我论与审美的教化功能 39

第二章 半人半神阶段的考察 42

第三章 类的人阶段的考察 49

第一节 康德哲学分析:以“主体概念”为中心 51

第二节 康德美学分析:以“审美主体”为中心 58

一、康德美学中的审美主体 62

二、康德审美活动中主体间的关系与审美教化论 66

第四章 个体人阶段绝对个体类型的考察 74

第一节 萨特早期哲学、美学分析 75

第二节 独白式作品的范例:《恶心》分析 84

第三节 从教化走向交流 87

第二部分 审美交流的理论阐释——多元审美主体间关系的当代阐释第一章 “无物之词”与“人死了”——对网络世界性质的阐释 93

第一节 虚拟世界与“无物之词”:从语义学角度看网络世界 94

第二节 主体的分裂与多元的个体:视角的多元化与多元的个体 103

第二章 审美交流维度的结构分析 107

第一节 审美交流的一般性结构 108

一、审美交流的一般性结构要素和关系 108

二、审美交流活动中的作者、读者及作品 108

第二节 审美交流中的多元主体结构的哲学阐释 114

第三节 审美活动的作品“世界” 126

第四节 审美活动中的作者与读者 140

一、人称指示词“性”的变化的含义 141

二、人称指示词“数”的变化的含义 143

三、审美交流中的作者和读者 145

第三章 审美交流的整体存在论阐释 161

第四章 以审美交流为特征的新艺术 168

一、多媒体特性 169

二、超文本链接特性 170

三、超文本的开放性 170

第五章 网络时代艺术家的地位 175

结语 183

参考文献 186

后记 213

购买PDF格式(9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