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 者:刘利民著
- 出 版 社: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7
- ISBN:9787561438435
- 注意:在使用云解压之前,请认真核对实际PDF页数与内容!
在线云解压
价格(点数)
购买连接
说明
转为PDF格式
10
(在线云解压服务)
云解压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云解压默认都是转为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云解压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云解压均转换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云解压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第一章 综述 1
1.1 在语言中盘旋 1
1.2 哲学的语言关涉与名家的思想倾向 5
1.3 名家“诡辩”命题研究的框架问题 14
1.4 本研究的学术价值 18
第二章 语言性认知操作三模式论 25
2.1 概念性思维:以“说”而“知” 25
2.2 语言与世界同构:以“说”而“知”的理据性 28
2.3 语言与思维的共性:以“说”而“知”的普适性 37
2.4 语言性认知操作模式:以“说”而“知”的层次性 46
2.4.1 引言 46
2.4.2 具体实在模式 56
2.4.3 抽象概念模式 62
2.4.4 纯语言反思模式 72
2.4.5 小结 82
第三章 语言特点与思辨理性的语言进路 85
3.1 西方语言形式中盘旋出的哲学问题 85
3.1.1 系词to be 85
3.1.2 名词的形式意义 91
3.1.3 主谓句法结构的形式性 95
3.2 先秦古汉语与先秦哲学的语言关涉 103
3.2.1 古汉语的特征与哲学的理性追问 103
3.2.2 先秦哲学对“名”的关注 108
3.2.3 本书所论之先秦名家 129
第四章 先秦名家“诡辩”命题新解 139
4.1 语词的“使用”与“提及” 139
4.2 “诡辩”命题研究的框架 145
4.2.1 “历物十事”和“辩者二十一事” 145
4.2.2 “山出口”:一个难解的关键性命题 149
4.3 名家“诡辩”命题新解 156
4.3.1 惠施“历物十事”新解 156
4.3.2 “辩者二十一事”新解 182
第五章 公孙龙子“诡辩”命题新论 223
5.1 公孙龙的语言哲学思想倾向 224
5.1.1 《名实论》:夫名实,谓也 224
5.1.2 《指物论》:“物”莫非指,而“指”非指 239
5.2 公孙龙的三大“诡辩”命题 252
5.2.1 “白马”非“马” 252
5.2.2 “二”无“一” 260
5.2.3 离也者天下,故独而正 267
第六章 结束语 275
参考文献 281
后记 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