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搜书

灵肉之境:柏拉图哲学人论思想研究
  • 作 者:林美茂著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8
  • ISBN:9787010071794
  • 标注页数:369 页
  • PDF页数:388 页
  •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文档类型

价格(积分)

购买连接

试读

PDF格式

12

立即购买

点击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388 ≥369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绪 论 洞穴的居民们 1

第一章 自知其无知——论苏格拉底对知的否认与探索 18

引言 “自知其无知”的表明及其存在的问题 20

第一节 知的否认 23

一、苏格拉底的“求知经历” 25

二、从“无知之自觉”到“无知之智慧” 34

三、《申辩篇》29b的问题 41

第二节 知的探索 51

一、为什么要探索 54

二、探索的困境与出路 61

三、苏格拉底的视点 71

第三节 “自知其无知”的深层意蕴 78

一、世间有智者的“智慧” 80

二、苏格拉底所追求的智慧 86

三、“自知其无知”所揭示的人论思想 96

结语 从“自知其无知”中获得的和必须面对的 105

第二章 回忆说——不知道的事情可以学习吗? 108

引言 从本质的追问到“回忆说”的提出 109

第一节 “回忆说”得以确立的基本条件 113

第二节 《美诺篇》中“回忆说”论述的特点 118

一、回忆的实验 121

二、“回忆说”中“先在”与“不死”的问题 125

三、《美诺篇》中“回忆说”的特点及其存在的问题 128

第三节 “回忆说”在《斐多篇》中如何得以完成 134

一、五种“回忆的事例” 141

二、从类似性回忆的探讨转向灵魂不死问题的论证 151

三、灵魂不死的证明 157

结语 笼罩着“回忆说”的光与影 167

第三章 观照——哲人看到的是什么? 171

引言 关于“观照”问题诸叙述中所存在的矛盾 172

第一节“观照”的主体 178

一、灵魂脱离肉体状态下的“观照” 180

二、灵魂客居肉体状态下的“观照” 184

三、“观照”对于人类灵魂的意义 188

第二节 观照的方法 194

一、直接的与间接的:“观照”的两种方法 195

二、人类可以到达“观照”境界的依据 198

三、人类的“观照”只能停留在“间接”状态的原因 203

第三节 人类探索所能到达的境地 212

一、人的存在现实与柏拉图对于“哲学问答法”的信念 212

二、柏拉图的信念是否包含着“第一观照”的可能 219

三、柏拉图的信念是否拥有理论与现实的偏离 224

四、如何理解《国家篇》475e—480a诸种叙述的真意 228

结语 “观照”问题所揭示的人论思想 234

第四章 哲人王——向人类的“善生”理想迈进 243

引言 如何跨越此中的“第三波大浪” 244

第一节 “哲人王”理想与知的关系 251

一、“幸福”的追求与“哲人王”的拥立 251

二、哲人是由于拥有“真知”被拥立为王吗? 258

第二节 “哲人王”的理论依据 270

一、作为哲人必须具备的素质及其本质特征 272

二、“求真”素质与“哲人王”的理论依据 276

第三节 “哲人王制”至善性与实现的具体措施 283

一、哲人的认识状态与其对于人类来说至善性的理由 284

二、“哲人王制”的实施与哲人之知的问题及其对策 302

三、实现“哲人王制”所需要的社会环境以及措施 317

结语 人类能够超越的与不能够超越的 334

结 论 有智者与爱智者 340

参考文献 354

认识你自己(代后记) 362

购买PDF格式(12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