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云解压PDF图书

当前位置: 元代戏剧学研究 > 购买云解压PDF图书
元代戏剧学研究
  • 作 者:陆林著
  • 出 版 社: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9
  • ISBN:7539618647
  • 注意:在使用云解压之前,请认真核对实际PDF页数与内容!

在线云解压

价格(点数)

购买连接

说明

转为PDF格式

13

立即购买

(在线云解压服务)

云解压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云解压默认都是转为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云解压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云解压均转换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云解压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绪语 1

上编·上 元代前期戏剧学 10

第一章 理学家的元剧艺术论——胡祗遹戏剧序跋 12

一、胡氏戏剧学概要 15

二、理学家与曲学家的统一 19

第二章 宋遗民的戏剧视角——周密与宋杂剧 27

一、重戏剧的文化观 30

二、重剧目的戏剧观 32

三、重形式的剧目观 33

四、重针砭的演剧观 35

第三章 剧作家本体意识的萌苏——赵孟頫“良人”作剧说 39

一、赵氏戏剧学概要 40

二、重良人、轻戾家的深层意识 42

上编·中 元代中后期戏剧学 46

第四章 古典曲学的开山之祖——周德清《中原音韵》 48

一、生平、创作及其他:作者简介 48

二、韵、谱、论鼎足而三:内容评述 55

三、永为曲学之祖:影响概说 68

【本章附论】“郑”是郑廷玉说难以成立 75

第五章 元代咏剧诗的绝响——赵半闲《构栏曲》 80

一、《构栏曲》的戏剧文化价值 83

二、从《构栏曲》看赵氏戏剧学观念 86

【本章附论】《构栏曲》诗题之误 91

第六章 古典剧学的奠基之作——钟嗣成《录鬼簿》 94

一、生平和创作:作者简介 95

二、条件和感受:写作动因 101

三、结构和重点:形式分析 113

四、叛逆和创新:剧学思想 118

五、继承和影响:历史地位 133

上编·下 元代末期戏剧学 148

第七章 复古诗人的戏剧思想——杨维桢戏剧序跋 150

一、元曲源流论 153

二、戏剧本体论 156

三、元剧时代特征论 160

【本章附论】杨维桢籍贯考 167

第八章 南戏作家的创作宣言——高明[水调歌头]曲学思想 170

一、戏剧题材孰优孰劣 173

二、戏剧美感孰易孰难 176

三、戏剧要素孰重孰轻 179

【本章附论】高“东嘉”由来考 184

第九章 戏剧思想的一代殿军——夏庭芝《青楼集》 187

一、戏剧观念的明确性 190

二、戏剧思想的系统性 194

三、戏剧意识的成熟性 198

【本章附论】夏氏生年及《青楼集》写作时间考 202

第一章 元人戏剧史论 218

一、“唐诗、宋词、大元乐府,诚哉”——辩证意识与雅俗之辨 219

二、“词曲本古诗之流”与“传奇犹宋戏曲之变”——戏曲渊源的两种探索 224

三、“乐府之盛之备之难,莫如今时”——各具价值的元杂剧分期论 227

四、“文以纪传,曲以吊古,使往者复生,来者力学”——戏剧史学的初步建立 234

第二章 元人戏剧功能论 240

一、“话兴亡千古,试听取是和非”——重反映的社会认识功能论 241

二、“不无讽谏所系,而诚非苟为一时耳目玩者”——重批判的政治讽谏功能论 248

三、“可以厚人伦,美风化”——重伦常的道德教化功能论 256

第三章 元人戏剧作家论 265

一、“心机灵变”——论剧作家的艺术资质 268

二、“世法通疏”——论剧作家的生活准备 272

三、“移宫换羽”——论剧作家的创作特征 278

四、“搜奇索怪”——论剧作家的心理定势 283

第四章 元人戏剧创作论 289

一、“字畅语俊”——语言文辞论 290

二、“韵促音调”——声韵格律论 299

三、“谈论节要,得其良法”——情节结构论 311

第五章 元人戏剧表演论 319

一、“亲文墨,通史鉴,教坊流辈咸不逮也”——论戏曲演员的艺术素质 320

二、“虽姿不逾中人,高艺实超流辈”——论戏曲演员的表演艺术 327

三、“外则曲尽其态,内则详悉其情”——论戏曲表演的审美特性 337

结语 346

第一章 明代前期元剧研究 354

一、元代戏剧学总成——《太和正音谱》平议 355

二、钟嗣成的嗣续——《录鬼簿》补曲及续编 361

第二章 明代中后期元剧研究 369

一、元剧总体论 369

二、南北曲异同论 372

三、“本色”、“当行”论 374

四、元剧“四大家”论 376

五、元剧兴衰论 379

六、《西厢》、《琵琶》优劣论 381

七、《西厢》艺术论 384

第三章 清代元剧研究 389

一、金圣叹的《西厢记》研究 389

二、清代《西厢》研究馀论 395

三、乾隆至道光朝元剧研究 398

第四章 近代元剧研究 406

一、王国维的元剧渊源论 408

二、王国维的元剧历史论 411

三、王国维的元剧文学论 414

参考书目 418

后记 425

购买PDF格式(13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