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搜书

当前位置:无锡方言接触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 语言文字
无锡方言接触研究
  • 作 者:曹晓燕著
  • 出 版 社: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5
  • ISBN:9787567213333
  • 标注页数:223 页
  • PDF页数:232 页
  •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文档类型

价格(积分)

购买连接

试读

PDF格式

9

立即购买

点击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232 ≥223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绪论 1

一、语言接触的主要类型 1

二、方言与标准语接触的相互变异模式 1

三、语言接触的根本问题——有界还是无界 3

四、变异理论和语言接触 4

五、汉语方言与普通话的接触 9

六、研究现状和研究意义 10

七、本项研究概况 16

第一章 无锡方言的音系及其与普通话的结构差异 21

第一节 无锡方言音系 21

一、声母(30个) 21

二、韵母(49个) 22

三、声调(8个) 23

第二节 普通话和无锡方言声、韵、调系统的结构差异 24

一、表层差异 24

二、深层差异 28

第二章 语言接触对无锡方言语音演变的影响 29

第一节 发音人情况和语料来源 29

一、发音人情况 29

二、语料来源 30

第二节 声韵母的演变 31

一、合并 31

二、分化 40

三、互相渗透 41

第三节 声调的演变 44

一、单字调概况 44

二、考察方向 46

三、单字调的重新考察 46

四、结论 58

第四节 无锡方言文白异读的演变 59

一、文白对立消失 61

二、文白对峙 62

三、新的文白对立出现 64

四、结论 67

第五节 以尖团变化为例考察影响方言变异的因素 68

一、无锡及周边地区区分尖团音的现状 68

二、调查方法和分析方法 69

三、影响尖团变化的语言因素 70

四、影响尖团变化的非语言因素 76

五、结论 85

第三章 无锡口音普通话的语音问题 87

第一节 调查方法和语料搜集 88

一、调查方法 88

二、语料来源和处理 89

第二节 无锡口音普通话的音类偏误 93

一、不同程度无锡口音普通话的音类偏误 94

二、从方言和普通话的音类差异考察音类偏误产生的原因 98

三、从中古音发展演变的角度考察音类偏误产生的原因 106

第三节 音值偏误 113

一、不同程度无锡口音普通话的音值偏误 113

二、从无锡方言和普通话的声韵调对应关系考察音值偏误产生的原因 116

第四节 音值缺陷 119

一、实验方法 119

二、单韵母 120

三、复韵母 134

四、鼻韵母 136

五、声调 146

第五节 无锡口音普通话的语音特点 149

一、偏误发展的动态性 149

二、偏误发展的方向性 153

三、偏误原因的多样性 154

第四章 无锡方言变异和变化的原因 165

第一节 语言接触对方言演变的影响 165

一、普通话在无锡方言演变过程中的影响和作用 166

二、周边强势方言在无锡方言演变过程中的影响和作用 171

三、结论和启示 175

第二节 无锡方言演变的内部原因 176

一、语音系统自身演变的规律 176

二、语言演变的经济原则 179

第三节 语言态度影响语言演变的速度 181

第五章 方言成分的强弱程度对语言迁移的影响 184

第一节 方言成分强弱程度的连续统 184

第二节 影响语言成分强弱程度的因素 187

一、方言成分的稳定度与强弱程度的关系 188

二、方言与普通话相应成分的相似性与强弱程度的关系 189

三、语言成分的标记性与强弱程度的关系 191

余论 196

附录 199

附录1:常用汉字调查表 199

附录2:尖团调查 201

附录3:单字调调查表 203

附录4:无锡口音普通话语音调查材料 204

附录5:无锡方言新老变化发音人情况 205

参考文献 207

后记 222

购买PDF格式(9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