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云解压PDF图书

当前位置: 纳西族政治文化史论 > 购买云解压PDF图书
纳西族政治文化史论
  • 作 者:周俊华著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8
  • ISBN:7010070741
  • 注意:在使用云解压之前,请认真核对实际PDF页数与内容!

在线云解压

价格(点数)

购买连接

说明

转为PDF格式

10

立即购买

(在线云解压服务)

云解压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云解压默认都是转为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云解压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云解压均转换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云解压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前言 1

第一章 纳西族先民早期的历史文化与政治文化的萌芽 1

第一节 纳西族先民历史文化溯源 3

纳西先民的主体“古羌人”及其迁徙 3

迁徙对纳西族心理和行为模式的深刻影响 14

第二节 纳西族先民的文化价值模式和早期政治文化的萌芽 15

东巴教内蕴的宗教伦理价值观念和思维模式 16

东巴宗教伦理价值观念对纳西族文化价值模式和政治文化的影响 22

古代早期纳西族社会政治生活及固有政治文化的萌芽 24

第二章 纳西族木氏土司时期的政治文化 30

第一节 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对其政治文化的影响 31

险要的地理位置和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 32

农耕文化与畜牧文化的二元并存 34

滇藏茶马古道的重镇 36

第二节 复杂政治生态中的力量博弈 37

错综复杂的民族政治关系 38

多重力量博弈中的政治价值取向 42

第三节 中央政权对纳西族地区的民族政策及主流政治文化的影响 44

从“羁縻”到“土司制度” 45

主流政治文化的渗透和影响 48

第四节 纳西族木氏土司时期的政治行为和价值取向 50

麦良内附 51

阿甲阿得归顺 52

军政合一的“木瓜”行政管理体制 52

主动参与、认同中国大一统的积极回应 54

社会意识形态的多重组合结构 59

第五节 纳西族木氏土司时期政治文化的特征 64

共同体利益优先的社会秩序意识 64

和为贵的政治心态 67

以现实为指向的历史秩序意识 71

强调传统与注重变化的并行不悖 73

第六节 纳西族木氏土司时期的政治文化对纳西族社会发展的影响 76

促进了纳西族社会良性的政治变迁 77

推动了纳西族地区文化的发展 80

促进了纳西族地区及其滇川藏交接区域经济的发展 86

第三章 纳西族改土归流时期的政治文化 90

第一节 清代丽江纳西族地区政治制度与社会结构的巨大变革 90

清初政治动荡中纳西族群体的沉稳选择 91

中央政权对丽江纳西族地区民族政策的调整 92

纳西族社会内部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诉求 96

木氏统治权力终结中木钟这一政治角色沉痛与苦涩的政治心态 98

改土归流与新的社会结构的形成 102

第二节 纳西族改土归流时期的文化变迁与政治社会化 106

外源性文化变迁产生的文化冲突与抵抗 106

冲突与融合中纳西文化的“濡化”与“涵化” 115

儒学的世俗化与丽江纳西族成员的政治社会化 118

第三节 纳西族改土归流时期政治文化的特征 125

政治思想意识的全面儒化 125

对封建中央国家的政治认同 127

团结、合作的政治信任 129

忠顺、支持的政权取向 131

第四节 纳西族改土归流时期政治文化的功能和作用 133

为维护国家政权的至上性和封建专制的一统性提供了政治思想保证 134

促进了丽江纳西族地区的政治变迁与发展 135

为近代纳西族社会的发展积淀了良好的社会基础 137

第四章 纳西族传统社会内部政治文化发展的非均衡性 143

第一节 纳西族政治文化非均衡性的支系文化基础 144

以梅、禾、树、叶四个氏族为主体汇成的民族共同体 145

迁徙、地缘、文化、民族互动等因素重构的支系文化 146

第二节 纳西族传统社会内部政治制度发展的非均衡性 150

纳西族地区土司制度的五种类型 150

土司制度类型多样及其发展态势殊异的原因分析 171

第三节 纳西族其他支系传统政治文化的特征 178

藏传佛教居于永宁、盐源和木里纳西族社会思想意识形态的主流 178

与纳西族主导政治文化基本一致的永宁纳西族政治文化 180

盐源的“五所四司三马头”对中央政治体系的“疏离”与“冷漠” 182

第五章 近代社会激烈动荡中纳西族传统政治文化的嬗变 185

第一节 近代纳西族政治文化发展和变迁的主要动因 187

商贸经济的繁荣 188

抗日战争时期丽江“工合运动”的兴盛 195

文化教育的昌盛与纳西族成员的政治社会化 196

各种新思潮的涌动与激荡 201

民间社会活跃,社会自组织能力增强,革命组织兴起 206

第二节 纳西族近代政治文化的特征 212

爱国主义精神和较高的国家认同意识 213

积极回应近代中国社会政治变革的政治价值取向 218

科学、民主、自由、革命思想逐渐活跃与革命政治文化的传播 239

子民、臣属的传统政治文化嬗变为革命、进步、自我解放的政治文化 242

结论与启示 245

纳西族政治文化变迁与发展的大致脉络 245

纳西族传统政治文化的历史作用 247

纳西族传统政治文化的历史局限性以及发展的非均衡性 248

历史启示 250

参考文献 257

后记 268

购买PDF格式(10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