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 者:海阔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8
- ISBN:7811270994
- 注意:在使用云解压之前,请认真核对实际PDF页数与内容!
在线云解压
价格(点数)
购买连接
说明
转为PDF格式
10
(在线云解压服务)
云解压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云解压默认都是转为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云解压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云解压均转换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云解压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第一章 导论………………… 1
第一节 传媒与现代性的遇合………………… 4
当代传媒问题与现代性………………… 5
当代中国传媒问题………………… 8
中国传媒问题的历史视角………………… 10
大众传媒历史的主体视角………………… 12
第二节 基本概念及相关研究………………… 17
现代性………………… 17
传播人种学………………… 27
第三节 整体架构………………… 37
基本观点………………… 37
研究方法………………… 38
介入视角………………… 40
全书结构………………… 41
第二章 社会结构的现代化转型:报刊………………… 43
第一节 维新派:新民族-国家的初步想象………………… 44
维新派报刊………………… 45
报人群体特征………………… 46
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 51
选择报刊………………… 55
第二节 革命派:新国家形象的雏形建构………………… 57
革命派报刊………………… 59
报人群体特征………………… 61
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 64
报刊思想………………… 67
第三节 《新青年》同人:新社会的整体构想………………… 70
新文化运动报刊………………… 71
《新青年》同人的特征………………… 73
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 76
报刊思想………………… 80
小结………………… 83
想象的社群………………… 84
报人特征………………… 86
传统文化底质………………… 88
第三章 新国家形象的影像建构:电影………………… 92
第一节 被批判者:时空错位的叙事………………… 94
错误的影像………………… 95
影像制造者的错误………………… 98
谁的错误………………… 101
第二节 被肯定者:十七年电影经典叙事………………… 106
正确的影像………………… 106
正确影像的塑造者………………… 110
叙事策略………………… 113
叙事模式分析………………… 115
第三节 幕后叙事者:颠覆与重构………………… 121
颠覆与重建………………… 121
样板戏电影叙事者………………… 125
样板戏电影叙事………………… 129
小结………………… 134
影像国家………………… 134
影像塑造群体………………… 138
影像崇拜………………… 139
影像化现代性………………… 142
第四章 现代化社会的再转型:电视………………… 145
第一节 管制者:控制与放开的双重干预………………… 147
“总设计师”:电视功能的复位………………… 148
管理者:干预行为的合法性………………… 154
无形操纵者:电视广告………………… 162
第二节 生产者:权力结构与认同建构………………… 170
生产者的结构………………… 170
生产者的权力………………… 176
名人:谈话中的权威解构………………… 180
第三节 受众:传统颠覆与现代重构………………… 184
儿童:父权的质疑………………… 185
农民:宗法观念的最后守卫者………………… 189
女性:象征权力的争夺………………… 192
小结………………… 196
政治场:干预矛盾中的强硬………………… 198
经济场:全球语境中的强大………………… 202
文化场:危机架构中的强盛………………… 206
第五章 多元现代性展望:数字传媒………………… 210
第一节 网民:网络共和国民主………………… 212
主体身份危机………………… 213
网络民主………………… 220
网络受众的群体特征………………… 226
第二节 “手机一族”:传统的复归………………… 230
人性化的“第五媒体”………………… 230
“中国人的媒介”:短信息………………… 235
手机的现代性影响………………… 237
第三节 他者:非领土扩张化………………… 240
他者之分:文化模式………………… 241
他者之合:整合汇流………………… 243
他者之变:全球化………………… 245
他者之义:中国现代性展望………………… 248
小结………………… 250
媒介帝国主义………………… 250
数字化“反侵略”………………… 252
数字传媒与中国现代性………………… 255
结论………………… 258
大众传媒主导群体………………… 258
大众传媒与中国现代性………………… 261
中国现代性复兴………………… 264
国家和资本干预………………… 271
中国知识分子精神………………… 275
附:媒介奥运与民族—国家认同………………… 279
现代奥运会的动力………………… 279
奥运会的中国动力………………… 283
媒介奥运与中国认同重构………………… 286
参考文献………………… 289
后记………………… 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