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云解压PDF图书

当前位置: 城市景观生态学与生态安全 > 购买云解压PDF图书
城市景观生态学与生态安全
  • 作 者:龚建周,夏北成著
  • 出 版 社:北京: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8
  • ISBN:7030211618
  • 注意:在使用云解压之前,请认真核对实际PDF页数与内容!

在线云解压

价格(点数)

购买连接

说明

转为PDF格式

10

立即购买

(在线云解压服务)

云解压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云解压默认都是转为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云解压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云解压均转换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云解压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第一篇 城市景观生态学与区域生态安全研究概述第一章 城市景观生态学研究的理论和方法 5

第一节 几个重要概念 5

第二节 城市景观生态学研究的理论和方法 7

一、城市景观生态学研究的进展 7

二、城市景观生态学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13

第三节 生态景观与重要生态要素的研究现状 15

一、LUCC研究进展 15

二、植被覆盖度遥感监测的研究现状 16

三、基于景观生态学的水土流失的研究现状 22

四、广州城市生态景观及其要素的研究现状 27

第二章 区域生态安全研究的理论和方法 30

第一节 生态安全的认识与发展 30

第二节 区域生态安全研究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32

一、区域生态安全研究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32

二、城市生态安全的研究现状 35

第三节 区域生态安全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36

一、研究的内容 36

二、研究的方法 39

第四节 城市生态景观与生态安全研究的进展 43

一、城市生态景观与生态安全研究的进展 43

二、广州市生态环境评价研究的进展 43

第三章 城市生态安全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思路 45

第二篇 研究数字环境的确定与景观生态学尺度问题探讨第四章 研究区的选择及其数字环境的确定 51

第一节 研究区的概况 51

一、研究区的选择 51

二、研究区的概况 51

第二节 数字研究环境的确定 54

一、数据源与分析软件 54

二、坐标系的确定 54

第三节 遥感影像专题分类 56

一、遥感数据波段特征与土地覆盖信息提取 56

二、遥感影像几何精校正 58

三、遥感图像解译 59

四、数据检验 60

第四节 植被覆盖度的遥感估算 62

一、技术流程 63

二、植被盖度的遥感估算 63

第五节 小结 69

第五章 区域土地覆盖景观的尺度分析 70

第一节 技术流程与研究方法 71

一、尺度分析的技术流程 71

二、尺度分析的方法 72

第二节 土地覆盖景观的粒度响应 77

一、类型水平上的粒度响应 77

二、景观水平上的粒度响应 82

三、土地覆盖类型的空间信息转移 84

第三节 固定方向上土地覆盖景观特征的幅度响应 87

一、类型水平上的幅度响应 87

二、景观水平上的幅度响应 91

第四节 土地覆盖景观特征幅度响应的方向分异 92

一、景观指数幅度响应的方向分异 92

二、景观指数幅度响应强度的方向分异 94

三、幅度响应的临界幅度 95

第五节 土地覆盖景观特征幅度响应的空间形态分异 96

一、景观指数对不同形态景观图的响应 96

二、不同形态景观图上各景观指数的方向分异 97

第六节 城市土地覆盖的多尺度格局特征 100

一、尺度依赖和变异性 100

二、尺度方差分析 101

三、尺度方差梯度分析 102

四、土地覆盖景观的方差分析 104

第七节 小结 105

第六章 景观指数间的相关关系及其对分类数的响应 107

第一节 研究材料与方法 107

第二节 景观指数间的相关关系 108

第三节 景观指数间的相关关系对景观分类数的敏感性 110

第四节 景观指数间相关关系对分类数敏感性的空间分异 113

第五节 小结 115

第三篇 广州城市生态景观的结构与动态研究第七章 城市土地覆盖的动态变化及其驱动力分析 119

第一节 研究的方法 119

第二节 广州市土地覆盖的数量结构与动态变化 121

一、土地覆盖的数量结构分析 121

二、土地覆盖的动态变化分析 123

三、土地覆盖变化的驱动力分析 128

第三节 土地覆盖的景观格局特征及其动态变化 132

一、类型水平上土地覆盖景观的空间格局特征 132

二、景观水平上土地覆盖景观的空间格局特征 137

第四节 土地覆盖景观特征的时空与梯度分异 138

一、土地覆盖景观特征变化的方向分异 139

二、土地覆盖景观的辐射梯度圈变化 141

第五节 小结 146

第八章 城市植被盖度的空间结构与动态分析 148

第一节 广州市植被盖度的数量结构与动态 148

一、植被盖度的数量结构 148

二、植被盖度的空间分布 150

三、典型区域植被盖度的动态变化 151

第二节 广州市植被盖度等级结构与变化 152

一、植被盖度等级划分 152

二、全市范围内各级植被盖度的等级结构特征及变化 152

三、植被盖度等级结构特征与变化 153

四、各行政区植被盖度的内部结构变异幅度 155

第三节 植被盖度的景观格局 156

一、景观水平下植被盖度的景观特征与变化 156

二、类型水平下植被盖度等级的景观特征与动态 157

第四节 小结 159

第九章 城市水土流失动态及生态安全隐患研究 161

第一节 研究的方法 162

第二节 DEM的制作与部分地形因子提取 163

一、DEM的制作 163

二、地形因子图层的提取 164

第三节 水土流失遥感判读 164

一、判读标准 164

二、水土流失现状图的判读 165

第四节 水土流失动态与评价 167

一、水土流失面积变化 167

二、水土流失强度变化 168

三、区域水土流失评价 169

第五节 小结 170

第四篇 广州城市生态安全水平与动态研究第十章 城市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模型与空间数据的建立 175

第一节 生态安全评价流程 175

第二节 广州城市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 176

一、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176

二、指标体系构建 176

三、评价标准的建立 182

第三节 空间数据-指标标准化图层的生成 185

一、专题图件 186

二、DEM地形要素 187

三、TM遥感影像专题图层 187

第四节 指标权重 190

一、常权 191

二、变权 192

第五节 综合评价模型 194

一、加法平均综合评价 194

二、乘法综合评价 195

三、模糊评价 195

第六节 小结 198

第十一章 区域生态安全评价 199

第一节 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199

一、研究的内容 199

二、研究的方法 200

第二节 评价结果的统计检验 203

一、加法与模糊评价模型的方差检验 203

二、乘法模型的F检验 206

第三节 广州市生态安全评价结果与分析 207

一、生态安全水平分析 207

二、生态安全水平的统计特征 210

三、不同数据源综合评价结果比较 217

四、生态安全的等级构成 219

五、生态安全变化的空间分异 223

第四节 生态安全的空间格局分析 229

一、生态安全景观格局的指数分析 230

二、生态安全景观格局的空间统计学分析 235

第五节 广州市生态安全评价的结论与驱动因子分析 240

一、生态安全综合评价结论 240

二、驱动因子分析 241

三、生态安全的生态调控对策 245

第六节 小结 247

第十二章 结论 249

主要参考文献 253

购买PDF格式(10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