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 者:潘和平等著
- 出 版 社: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0
- ISBN:7562515557
- 注意:在使用云解压之前,请认真核对实际PDF页数与内容!
在线云解压
价格(点数)
购买连接
说明
转为PDF格式
7
(在线云解压服务)
云解压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云解压默认都是转为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云解压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云解压均转换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云解压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第一章 绪论 1
1.1低电阻率油气层概述 1
1.2塔北地区低电阻率油气层的特征 1
1.3双水泥质骨架导电模型(DWCMCM)的提出 3
第二章 新疆塔北地区低电阻率油气层地球物理测井曲线特征 4
2.1构造特征及储层分布 4
2.2水层的测井曲线特征 5
2.3油气层测井曲线特征 5
2.4储层物性特征 9
2.4.1储层岩性 9
2.4.2泥质的类型 9
2.4.3水层电阻率与泥质含量的关系 10
2.4.4油气层电阻率与泥质含量的关系 11
2.4.5微孔隙发育情况 11
2.4.6油气层孔隙分布 11
2.4.7孔隙度与渗透率的关系 12
第三章 新疆塔北地区低电阻率油气层成因剖析 14
3.1高矿化度地层水 14
3.2高束缚水饱和度 15
3.3微孔隙发育情况 15
3.4粘土附加导电性 16
3.5泥质含量的影响 17
3.5.1水层电阻率与泥质含量的关系 17
3.5.2油气层电阻率与泥质含量的关系 17
3.5.3纯泥岩、泥质砂岩水层、泥质砂岩油气层电阻率与泥质含量的关系 17
第四章 泥质砂岩储层导电模型评述 19
4.1泥质分布型导电模型(CDTCM) 19
4.1.1泥质的分布形式与孔隙度 19
4.1.2层状泥质砂岩导电模型 20
4.1.3分散泥质砂岩导电模型 21
4.1.4混合泥质砂岩导电模型 22
4.2 Qv(双水)型导电模型(WSCM、DWCM) 23
4.2.1 Qv型导电模型(WSCM) 23
4.2.2归一化Qv型导电模型 25
4.2.3双水型导电模型(DWCM) 25
4.3岩石骨架导电模型(CRMM) 26
4.4各向异性导电模型 27
4.5其它导电模型 29
4.5.1一种新的双重孔隙解释模型 29
4.5.2扩展的阿尔奇公式 29
4.5.3泥质砂岩的颗粒电导率法 30
4.5.4有效介质模型 30
第五章 塔北地区低电阻率油气层导电模型的建立 32
5.1模型的构思 32
5.2双水泥质骨架导电模型(DWCMCM)的建立 33
5.3双水泥质骨架导电模型(DWCMCM)与其它模型的关系 36
5.3.1 DWCMCM与AE的关系 36
5.3.2 DWCMCM与DWCM的关系 37
5.3.3 DWCMCM与分散泥质模型的关系 37
5.3.4 DWCMCM的R0与其它模型R0的关系 37
5.4模型的检验 38
5.4.1地层因素F与R0之间的关系 38
5.4.2用模型计算水层R0和油层Rt 39
5.4.3地层水电导率Cw与100%含水电导率C0的关系 39
5.4.4压汞饱和度与地层含水饱和度 41
第六章 新疆塔北地区低电阻率油气层测井解释参数方法研究 45
6.1岩心资料的分析应用 45
6.1.1地区经验参数m、n、a、b之选取 45
6.1.2岩心深度归一 46
6.1.3束缚水饱和度 48
6.1.4油、水相对渗透率及含水率 49
6.1.5相对渗透率几个经验公式介绍 51
6.2孔隙度 53
6.2.1总孔隙度?T 53
6.2.2粒间孔隙度? 54
6.2.3微孔隙度?b 55
6.3流体和泥质颗粒电阻率 55
6.3.1视地层水电阻率法 55
6.3.2根据Rt和Rxo确定Rw 56
6.3.3由地层水矿化度换算Rw 56
6.3.4确定Rw的方法 56
6.3.5利用SP求Rw 56
6.3.6泥质颗粒(颗粒吸附有粘土水)电阻率 57
6.4计算地层真电阻率 57
6.5可动油气饱和度与孔隙度 59
第七章 新疆塔北地区低电阻率油气层识别方法研究 61
7.1地球物理测井曲线自动分层 61
7.2 BP人工神经网络识别低阻油气层 63
7.3奇异值分解法识别低阻油气层 69
7.3.1奇异值分解法原理 69
7.3.2 SVD识别低阻油气层 70
7.4 Bayes判别方法识别低阻油气层 72
7.5灰关联分析聚类识别低阻油气层 75
7.5.1灰关联分析聚类识别低阻油气层 75
7.5.2灰色聚类识别油气层 78
7.5.3聚类 81
7.6各种方法识别低阻油气层的对比结果 83
第八章 新疆塔北地区低电阻率油气层测井评价系统 91
8.1测井解释系统结构 91
8.2逐点解释模块 92
8.3逐层解释模块 92
8.4解释效果分析 92
8.4.1油(气)层、油水同层及水层等的判断标准 92
8.4.2 A油气田逐点解释成果 94
8.4.3 B油气田逐点解释成果 99
8.4.4 C油气田逐点解释成果 102
结束语 108
主要参考文献 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