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搜书

《摩诃僧祗律》情态动词研究
  • 作 者:朱冠明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8
  • ISBN:9787104027621
  • 标注页数:279 页
  • PDF页数:291 页
  •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文档类型

价格(积分)

购买连接

试读

PDF格式

10

立即购买

点击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291 ≥279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摩诃僧祇律》及其语料价值 1

1.1 《摩诃僧祇律》及其译者简介 1

1.2 《摩诃僧祇律》的语料价值 2

第二节 情态与汉语情态动词 19

2.1 情态意义及作为语法范畴的情态 19

2.2 情态动词的语义类型 23

2.3 汉语情态动词范围的确定 25

2.4 汉语情态动词的语义类别 28

2.5 《摩诃僧祇律》中的情态动词 30

第三节 本书的研究范围和方法 32

3.1 中古情态动词研究现状 32

3.2 本书的研究范围和方法 32

第二章 共时篇 34

引言 34

第一节 《摩诃僧祇律》中表可能性的情态动词 37

1.1 能 37

1.2 得 44

1.3 可 52

1.4 足 61

1.5 堪、容、中 64

1.6 小结 71

第二节 《摩诃僧祇律》中表盖然性的情态动词 72

2.1 应 72

2.2 当 78

2.3 宜 84

2.4 小结 87

第三节 《摩诃僧祇律》中表必然性的情态动词 88

3.1 必、须、要 88

3.2 小结 93

第四节 《摩诃僧祇律》中主语指向意愿类情态动词 94

4.1 欲、愿、乐、肯、敢 94

4.2 小结 101

附 《摩诃僧祇律》情态动词总表 102

第五节 中古情态动词的连用及其规律 103

5.0 引言 103

5.1 《摩诃僧祇律》及其他中古文献所见情态动词连用形式 104

5.2 中古情态动词连用形式的类别 109

5.3 中古情态动词连用的规律 112

5.4 中古情态动词连用形式的发展 118

附 中古情态动词连用图 121

第三章 历时篇 122

引言 122

第一节 汉语单音情态动词语义发展的机制 124

1.1 情态动词的多义性 124

1.2 隐喻、转喻和推论 125

1.3 单音情态动词语义发展机制——以“能”、“须”为例 129

1.4 其他语法化机制与汉语单音情态动词的发展 136

第二节 情态动词“可以”的形成和发展 140

2.0 引言 140

2.1 “可以”的单一来源说及其问题 140

2.2 “以”连接两个谓词性成分的用法 143

2.3 “可”和“可以”句法功能的差异 146

2.4 “以”、“而”连接情态动词与主要动词的条件 148

2.5 “可+以”的成词过程 150

2.6 “可”和“可以”功能的扩展 153

2.7 问题的解释 157

第三节 情态动词“必须”的形成和发展 159

3.0 引言 159

3.1 “必”“须”连用的类型 162

3.2 情态动词“须”的产生 164

3.3 情态动词“必须”的形成 165

3.4 认识情态类“必须”的产生和消失 174

3.5 结语 176

第四节 现代汉语双音情态动词的形成 178

4.0 引言 178

4.1 情态动词“能够”的形成 178

4.2 情态动词“可能”的形成 182

4.3 情态动词“应当/应该”的形成 187

4.4 情态动词“一定”的形成 200

4.5 汉语双音情态动词形成的途径及语义特点 202

结语 205

参考文献 208

引用书目 217

附录1 早期佛经中的口语成分&[荷兰]许理和 著 223

附录2 《贤愚经》的原典语言&[美]梅维恒 著 247

后记 276

购买PDF格式(10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