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 者:魏红珊著
- 出 版 社:成都:巴蜀书社
- 出版年份:2005
- ISBN:7806597573
- 标注页数:319 页
- PDF页数:337 页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337 ≥319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第一章 郭沫若的生平与创作 1
一、海棠骄子 1
二、文坛彗星 10
三、戎马书生 14
四、史苑奇葩 16
五、老骥伏枥 22
第二章 郭沫若研究状况述评 27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前的郭沫若研究 28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后的郭沫若研究 39
第三章 郭沫若美学思想的理论来源 55
第一节 中国古典美学 56
第二节 西方近现代美学 67
一、浪漫主义 68
二、康德美学 88
三、克罗齐美学 95
四、现代生命哲学 98
五、表现主义 104
六、象征主义 116
七、马克思主义美学 119
八、其他 124
第四章 郭沫若的文艺美学思想 129
第一节 郭沫若对表现主义的接受及其原因 129
第二节 郭沫若的泛表现主义文艺观 143
一、郭沫若“泛表现主义”文艺观的形成 143
二、郭沫若“泛表现主义”文艺观的特点 148
第三节 郭沫若泛表现主义的文本分析 168
一、诗歌文本分析 169
二、小说文本分析 187
三、戏剧文本分析 203
四、文学创作的泛表现主义性质 215
第四节 郭沫若文艺思想的历史评价 217
一、表现主义在郭沫若文艺思想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217
二、表现主义在郭沫若文学创作中的地位和作用 222
第五章 历史考古与美学阐释 225
第一节 青铜时代研究 228
一、考古学新方法的引进与融合 229
二、从青铜时代到先秦美学史 237
第二节 先秦美学史研究 239
一、主要特征 246
二、历史意义 253
第六章 郭沫若文艺批评综论 263
第一节 文艺批评的性质与任务 263
第二节 文艺批评的标准 270
第三节 文字训诂、历史考证与艺术批评 286
一、文字训诂与艺术批评 288
二、历史考古与艺术批评 295
参考书目 312
后记 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