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搜书

当前位置:油矿地质学 第3版pdf电子书下载 > 天文地球
油矿地质学  第3版
  • 作 者:吴元燕,吴胜和,蔡正旗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5
  • ISBN:7502151729
  • 标注页数:358 页
  • PDF页数:371 页
  •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文档类型

价格(积分)

购买连接

试读

PDF格式

12

立即购买

点击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371 ≥358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第一章 钻井地质 1

第一节 钻井地质设计 1

一、井别 1

二、直井地质设计 4

三、定向井地质设计 7

第二节 地质录井 13

一、钻时录井 13

二、岩心录井 15

三、荧光录井 23

四、岩屑录井 26

五、钻井液录井 31

六、气测录井 36

七、综合录井 40

八、地化录井 45

九、其它录井方法 50

第三节 完井及其资料整理 54

一、完井 54

二、完井资料整理 59

思考题 62

第二章 地层测试 63

第一节 钻柱测试 63

一、测试工具及原理 64

二、钻柱测试的主要成果 66

三、钻柱测试压力卡片的解释和应用 67

第二节 电缆地层测试 74

一、测试器工作原理 75

二、测试资料解释 75

三、地层测试资料的应用 81

第三节 油、气井测试 85

一、油井测试 85

二、气井测试 94

三、多井测试 98

思考题 101

第三章 油藏地球物理 102

第一节 油气层测井识别与评价 102

一、理论基础 102

二、方法与技术 105

第二节 油藏地震识别与评价 114

一、地震勘探开发技术 114

二、地震构造解释 117

三、地震储层预测 122

四、地震流体识别 124

思考题 126

第四章 地层对比与沉积微相 127

第一节 地层对比方法概述 127

一、生物地层学方法 127

二、岩石地层学方法 128

三、层序地层学方法 131

四、地层记录的地球物理响应 133

第二节 油层对比 134

一、油层对比的单元 134

二、油层对比的一般方法 135

三、河流沉积的油层对比 139

四、碳酸盐岩储集单元对比 140

第三节 沉积微相研究 142

一、岩心相分析 142

二、测井相分析 146

三、地震相分析 150

四、沉积微相综合研究 151

思考题 152

第五章 油气田地下构造 154

第一节 断层研究 154

一、井下断层的识别 154

二、断点组合 157

三、断面构造图的编制与应用 159

四、断层形成时期和发育历史的研究 159

五、断层封闭性的研究 161

第二节 油气田地质剖面图的编制 164

一、资料的准备和比例尺的选择 164

二、剖面位置的选择 164

三、井位与井斜投影 165

四、油气田地质剖面图的基本绘制方法 168

第三节 油气田构造图的编制 169

一、编制油气田地下构造图的准备工作 169

二、绘制构造图的基本方法 170

思考题 174

第六章 油气储层 175

第一节 储层类型 175

一、按岩石类型的储层分类 175

二、按储集空间的储层分类 175

三、按岩石物性的储层分类 176

第二节 储层非均质性 177

一、储层非均质性的概念及分类 177

二、储层层间非均质性 179

三、储层平面非均质性 182

四、储层层内非均质性 184

五、储层微观非均质性 189

六、储层流动单元 205

第三节 储层裂缝 207

一、裂缝的成因类型及分布规律 207

二、裂缝的基本参数及其孔渗性 212

三、裂缝的探测和预测方法 217

第四节 储层地质模型 225

一、概念与意义 225

二、储层地质模型的分类 226

三、储层建模基本步骤 229

第五节 储层综合分类评价 232

一、评价参数的选择 232

二、综合评价方法 232

思考题 236

第七章 油气藏流体分布 237

第一节 油气藏流体性质 237

一、石油 237

二、天然气 238

三、油田水 239

第二节 油气藏流体系统 240

一、油气藏内的流体分布 240

二、油(气)水系统 243

第三节 油田开发过程中剩余油的形成与分布 245

一、剩余油形成和分布的控制因素 245

二、剩余油分布的基本特点 246

思考题 256

第八章 地层压力和地层温度 257

第一节 地层压力 257

一、有关地层压力的概念 257

二、异常地层压力研究 258

三、油层压力研究 268

第二节 地层温度 276

一、有关地层温度的概念 277

二、地温场的研究 278

第三节 油气藏驱动类型 283

一、油气藏驱动能量 283

二、油气藏驱动类型的影响因素 285

思考题 286

第九章 油、气储量计算 287

第一节 油、气储量 287

一、油、气储量的相关术语 287

二、工业油、气流标准 288

三、油、气储量及资源量分级和分类 289

四、油、气储量的综合评价 294

第二节 油、气储量计算的容积法 296

一、储量计算单元与计算公式 296

二、容积法公式中各参数的确定 299

三、储量参数平均方法 315

四、基于油藏地质模型的储量计算 318

五、可采储量计算 321

第三节 油、气储量计算的物质平衡法 325

一、物质平衡方程式的建立 326

二、物质平衡方程式中各参数的确定 331

三、物质平衡法的应用条件 333

四、压降法计算天然气储量 333

第四节 油、气储量计算的其它方法 336

一、应用生产资料确定石油可采储量 336

二、油、气储量计算的类比法 340

三、油、气储量计算的概率法 341

思考题 345

第十章 油气藏综合地质研究 347

第一节 油气藏开发阶段及任务 347

一、油藏评价阶段 347

二、开发方案设计阶段 347

三、开发方案实施阶段 348

四、油藏管理调整阶段 348

第二节 油气藏综合地质研究的资料基础 348

一、地质资料 348

二、地震资料 349

三、测井资料 349

四、动态资料 349

第三节 油气藏综合地质研究的基本内容 350

一、油藏评价阶段 350

二、开发早期阶段 352

三、开发中、后期阶段 353

思考题 354

参考文献 355

购买PDF格式(12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