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云解压PDF图书

当前位置: 中国当代传播理论体系分析 > 购买云解压PDF图书
中国当代传播理论体系分析
  • 作 者:庹继光著
  • 出 版 社: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5
  • ISBN:7561430671
  • 注意:在使用云解压之前,请认真核对实际PDF页数与内容!

在线云解压

价格(点数)

购买连接

说明

转为PDF格式

9

立即购买

(在线云解压服务)

云解压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云解压默认都是转为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云解压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云解压均转换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云解压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绪论 1

第一节 传播学在中国的发展历程简述 1

一、孙旭培的五阶段说 3

二、明安香的“三部曲”论 4

三、李彬的“三代人”观 4

第二节 中国传播学研究的主要成就 7

第三节 当前内地传播学研究的核心问题 14

一、建构传播学学术边界 15

二、拓展研究领域 17

三、建立严谨的研究范式 19

四、强调创新研究 21

第四节 对中国传播理论体系建构的思考 22

第一章 传播研究之魂:媒介分析 27

第一节 现代传播理论体系中的媒介分析 28

一、西方的媒介理论变迁 29

二、内地学者对媒介功能的认识:从误读到解读 31

第二节 “媒介神话”的建构及变异分析 36

一、媒介神话的根源:隔阂个人与社会 37

二、媒介通过教育功能影响公众 42

三、权力的媒介:传播者对媒介的控制 44

第三节 传播效果:媒介研究的重要考察尺度 47

一、效果研究的文化机理 48

二、当前我国的效果研究进展 50

第四节 基本结论 55

第二章 传播新范式:互动传播研究 58

第一节 互动传播的理论根源及矛盾现实 59

一、自由传播对有序传播的有限颠覆 61

二、信息畅达与把关理论的对立统一 62

第二节 互动传播的代表——网络 64

第三节 网络传播的颠覆性变革 69

一、网络的性质:第四媒介抑或第二世界 69

二、传播者身份的隐去:人人都能当记者 71

三、受众地位的嬗变:从受众到传播参与者 75

第四节 网络传播带来的理论挑战 77

一、网络传播对把关的消解和重构 79

二、网络媒体重构话语权 87

三、网络传播对“妖魔化”现象的颠覆 94

第五节 手机短信息——互动传播的新天地 96

第六节 我国互动传播研究的基本指向 100

一、提高研究人员自身的水平 102

二、迅速改进研究条件 104

三、选设针对性强的研究课题 106

第三章 传播学研究本土化的进程探索 108

第一节 本土化研究的肇始与流变 109

一、本土化的产生及发展历程 109

二、本土化的典型成果——《华夏传播论》 113

第二节 学术界对本土化研究的争论 116

一、要不要开展本土化研究 116

二、本土化研究的学术地位争鸣 119

三、如何选取本土化研究的范式 121

第三节 当前本土化研究的主要症结 125

第四节 对本土化研究的拙见 131

第四章 中国传播学研究的方法论探讨 139

第一节 我国传播学研究面临的语境 140

一、中国文化具有很强的包容性 141

二、我国传播传统与西方差异极大 142

第二节 传统新闻学研究方法 146

第三节 科学研究方法体系 150

第四节 本土化研究方法体系 158

第五节 对传播学研究方法论的管见 166

第五章 传播学基础学科地位的展望 171

第一节 传播学的本质:研究人的信息化 173

第二节 确立传播学基础性地位的现实需要 179

第三节 研究呼唤学者的跨学科背景 183

第四节 传播学教育需要革命性的变化 190

第六章 对中国传播学的再思考 196

第一节 当前我国传播学研究的主要弊端 197

一、定量研究严重不足 198

二、传播学研究的实用化倾向明显 200

三、传播学研究中回顾与前瞻的矛盾 203

第二节 细分传播学研究与新闻学研究 205

第三节 传播学研究本土化贵在学理创新 208

第四节 运用系统工程开展传播学研究 213

主要参考文献 219

后记 228

购买PDF格式(9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