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搜书

章学诚的知识论  以考证学批判为中心
  • 作 者:(日)山口久和著;王标译
  • 出 版 社: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6
  • ISBN:7532545423
  • 标注页数:344 页
  • PDF页数:363 页
  •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文档类型

价格(积分)

购买连接

试读

PDF格式

11

立即购买

点击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363 ≥344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序&高瑞泉 1

中译本自序 1

第一章 序说——兼研究史摘要 1

第一节 两种《文史通义》 1

第二节 章学诚形象的视点、“六经皆史”说的偏重 4

第三节 章学诚思想的构造 15

第二章 章学诚在思想史上的位置 29

第一节 围绕浙东学派的诸问题 29

1.何炳松的“程颐学统”说 30

2.全祖望的“陆学”说 35

3.《浙东学术》篇的创作意图 38

4.戴震批判与《浙东学术》 46

第二节 朱子学与陆王学 52

1.道问学与尊德性 52

2.博约论 62

第三章 围绕“六经皆史”的诸问题 80

第一节 “六经皆史”说的意义 80

第二节 “六经皆史”说前史——道家、王充、王通、陆龟蒙、邵雍、南宋事功学派、刘因 90

1.进行前史追溯的理论前提 90

2.道家 92

3.王充、王通 98

4.陆龟蒙 100

5.邵雍、南宋事功学派(陈傅良、陈亮) 104

6.刘因 111

第三节 王阳明的“五经亦史”说与王学右派 113

第四节 古文经学与“六经皆史”说 126

第四章 向经学世界的挑战 141

第一节 知的三种类型 141

1.风气论 141

2.知的三种类型 146

第二节 六经与道——道器论 153

1.《原道》篇的理论射程 153

2.道与圣人 156

第五章 恢复学术认识中的主观契机 169

第一节 章学诚与宋儒——其学术的类似性与异质性 169

第二节 知的主观契机 172

1.“天性”与“至情” 172

2.《质性》篇——人格及其表现 175

第三节 学术认识的两种形态 180

1.知的变貌——官师的分离 181

2.“高明”与“沉潜” 184

3.“性灵”与“功力” 191

4.“撰述”与“记注” 203

5.国史与方志 212

6.通史与断代史 222

第四节 引导认识的主体性关心——存在于知识根底之物 230

1.学术与道的关系 230

2.拒绝法则化、规范化的主观理解 241

3.知识的质的深化 249

第六章 章学诚的文本论 269

第一节 乾嘉朴学的读书论及其批判 269

1.戴震的读书论 269

2.王力的训诂学理论 275

第二节 文采(rhetoric)的出现 280

1.言与意的思想史 280

2.言与意的乖离 283

第三节 语言表现的多义性 287

1.言说背后的意图 287

2.经书的象征主义 294

第四节 理解文本的条件 297

1.共感能力——“设身处地” 297

2.文本之外的传承 302

后记 310

索引 312

英文目录及提要 337

购买PDF格式(11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