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 者:张曼华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7
- ISBN:7802225140
- 标注页数:190 页
- PDF页数:201 页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201 ≥190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绪论 1
引言 5
第一章 奇正的本义及画论中奇正观溯源 9
第一节 奇正的本义 12
第二节 奇正溯源——哲学与文艺理论中的奇正观 15
第三节 儒道释三教思想的涵育 22
第二章 中国画创作中的奇正观 33
第一节 形象塑造中的奇正 38
第二节 章法布势中的奇正 43
第三节 笔墨中的奇正 50
第四节 风格中的奇正 55
一、创作主体的思想根源 62
二、对自然的态度——遵从、交融、为我 66
三、风格传承——对师资传授的态度 72
四、性情与画风 81
第三章 中国画品评中的奇正观 107
第一节 中国画审美功能中的奇正观 108
一、审美认识、教育功能中的奇与正 108
二、审美娱乐、调剂功能中的奇与正 114
第二节 正、古、和与奇异之味 117
第三节 画论中逸、神等品评标准与奇正 122
第四节 其他与奇正相关的审美范畴 127
一、奇正与美丑 128
二、奇与怪诞 134
三、奇正与巧拙 135
四、奇正与生熟 137
五、奇正与雅俗 139
第五节 以人品画的传统思想对奇正观的影响 145
第六节 法度与奇正——故意为奇与自然之奇 151
一、法度与奇正 151
二、故意为奇与自然之奇 154
第四章 中国画论中奇正观的衍变和发展 159
第一节 中国画论中奇正的辩证关系 162
第二节 奇正思想与画风的衍变 170
第三节 奇正的地位及其相互转化的必然 175
结语 178
主要参考文献 183
后记 189
图1 清·李鱓《松石紫藤图》 6
图2 清·李鱓《花卉册》之一 8
图3 东晋·王羲之《快雪时晴帖》 19
图4 南宋·梁楷《三高游赏图》 25
图5 宋·佚名《虎溪三笑图》 26
图6 明·朱见深《一团和气图》 27
图7 苏州年画《一团和气》 27
图8 五代·贯休《十六罗汉之一》 28
图9 南宋·龚开《骏骨图》 29
图10 南宋·牧溪《老子像》 30
图11 (传)唐·吴道子《维摩诘图》 34
图12 (传)北宋·李公麟《维摩天女像》 37
图13 清·高其佩《怒容钟馗图》 39
图14 清·石涛《钟馗图》 39
图15 北宋·佚名《十六罗汉·第四尊者》 40
图16 南宋·李嵩《骷髅幻戏图》 41
图17 唐·李世民《温泉铭》(局部) 45
图18 清·王原祁《仿一峰老人山水》 48
图19 清·龚贤《木叶丹黄图》 48
图20 五代·周文矩《明皇会棋图卷》 51
图21 明·徐渭《蕉石图》 57
图22 明·唐寅《东篱赏菊图》 60
图23 清·朱耷《孔雀竹石图》 64
图24 清·李方膺《风竹图》 66
图25 宋·佚名《富贵花狸图》 69
图26 北宋·苏轼《枯木怪石图》 71
图27 清·朱耷《鸟石图》 72
图28 清·朱耷《湖石》 72
图29 现代·齐白石《枇杷图》 75
图30 现代·李可染《漓江山水天下无》 75
图31 南宋·温日观《墨葡萄卷》 78
图32 现代·黄宾虹《山水》 80
图33 南宋·梁楷《泼墨仙人图》 90
图34 南宋·梁楷《布袋和尚图》 91
图35 现代·李苦禅《墨荷》 92
图36 明·徐渭《墨葡萄图》 94
图37 明·刘俊《雪夜访普图》 110
图38 宋·佚名《搜山图》 113
图39 元·倪瓒《竹枝图卷》 124
图40 代·孙位《高逸图卷》 125
图41 北宋·郭熙《早春图》 131
图42 北宋·李成《读碑窠石图》 131
图43 清·金农《花卉册》 137
图44 元·赵孟頫《浴马图》(局部) 148
图45 明·陈洪绶《陶渊明故事图》 154
图46 清·沈铨《雪中游兔图》 157
图47 现代·吴昌硕《红梅图》 167
图48 明·吴伟《琵琶美人图》 172
图49 明·张路《骑驴图》 173
图50 明·戴进《关山行旅图》 174
图51 元·赵孟頫《归去来辞》卷帖(局部) 176
图52 明·董其昌《白羽扇赋》卷(局部) 177
图53 明·戴进《踏雪寻梅图》 181
图54 明·沈周《京江送别图》(局部) 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