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搜书

当前位置:宋儒境界论pdf电子书下载 > 哲学宗教
宋儒境界论
  • 作 者:付长珍著
  • 出 版 社:上海:上海三联书店
  • 出版年份:2008
  • ISBN:9787542628534
  • 标注页数:253 页
  • PDF页数:267 页
  •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文档类型

价格(积分)

购买连接

试读

PDF格式

10

立即购买

点击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267 ≥253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中文提要 1

Abstract 1

引论宋儒境界论的发生与演进 1

一、宋儒重建境界论的时代课题 1

二、宋儒境界论发生的内外机制 4

三、宋儒境界论的演进 11

第一章 宋儒境界释义 24

一、释“境界” 24

二、宋儒境界的价值意蕴 33

三、宋儒境界的静态构成和动态统一 39

四、宋儒境界的精神实质 43

第二章 汇纳百川之容——宋儒境界论的基本特征 48

一、内向性的会通容纳 49

二、道德形上学的重建 50

三、自由之乐的高扬 53

四、直觉体验的强化 57

五、同一文化代码,不同精神倾向 62

第三章 洒落圆融之境 69

第一节 “无欲”与“诚” 69

一、“诚”而“无欲”的圣人境界 69

二、“静虚动直”以进达圣境 73

三、无极与诚:圣人境界的形上根据 75

四、寻孔颜乐处:即道德而超道德的圣人心态 79

第二节 仁者与物同体 84

一、与物同体的仁者情怀 85

二、情顺万事的乐道胸襟 92

三、内外两忘的理性直觉 97

四、会通互融的平和气象 100

第四章 敬畏和乐之境 110

第一节 己与理一 110

一、仁者与理为一 111

二、辩名析理:寻求形上依托 112

三、涵养用敬:进学在于致知 114

四、自性而行 122

第二节 心中天理流行 127

一、心与理一:天理人道的沟通交会 127

二、心统性情:心性情欲的分疏统理 135

三、居敬与穷理:两种倾向的综合拓展 144

四、敬畏与洒落:双重气象的协调互补 153

第五章 从容中正之境 162

一、“民胞物与”的人道情怀 162

二、“视天下无一物非我”的大心境界 166

三、诚明两进的中正之道 170

四、知礼成性的行为践履 174

第六章 宋儒境界论批判 178

一、哲学的目的和宋儒境界追求的意义 178

二、仁者情怀的正负价值 182

三、理欲之辩的历史悖论 186

四、走向现代意义的自由 190

第七章 现代回响:当代新儒家的境界重建与超越——以唐君毅、方东美、冯友兰为中心 194

第一节 心通九境 195

一、心与境的感通 196

二、心灵九境的架构与精义 198

三、心通九境的理论意义与困境 202

第二节 生生之境 204

一、生命境界说的基本架构 205

二、艺术境界、道德境界与宗教境界 206

三、生命本体论:情的贞定与安放 211

余论 215

第三节 天地境界 216

一、天地境界与觉解 217

二、天地境界与神秘主义 220

三、直觉与负的方法 221

四、以哲学代宗教:天地境界说之检讨 224

第四节 当代新儒家境界重建的贡献与缺失 226

一、宗教性意识的凸显 227

二、“直觉”观念的挺立 229

三、境界重建,路在何方? 231

结语 234

附录一 参考文献选目 236

附录二 章学诚儒学之道的宋学向度 245

后记 252

购买PDF格式(10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