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搜书

从汉风到唐音:中古文学演进论稿
  • 作 者:曹胜高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7
  • ISBN:9787500466321
  • 标注页数:292 页
  • PDF页数:301 页
  •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文档类型

价格(积分)

购买连接

试读

PDF格式

10

立即购买

点击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301 ≥292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绪论 1

一 分裂的历史与融合的文化 1

二 贵族与庶族的角力 10

三 文学的演进与自觉 13

第一章 “赋法”流播与汉魏文人诗的兴起 19

一 “歌诗”传统与秦汉诗歌的衰微 19

二 汉赋的兴起与“赋法”流播 24

三 “诵读”与文人诗的兴起 28

第二章 汉晋间“诗缘事”说的形成与消解 33

一 “诗缘事”说的形成及其诗学背景 33

二 “诗缘事”与魏晋诗歌之转型 38

三 两晋诗风与“诗缘事”传统的消解 44

第三章 汉魏文学转型及其文化背景 49

一 过渡中的文学与思想 49

二 文人集合与聚会 55

三 赋的诗化与诗的赋化 59

四 以诗抒怨 64

第四章 西晋士风与文风 69

一 正始政局与文人的出路 69

二 苦闷诗人与苦闷象征 74

三 文学集团与南北文学交融 80

四 西晋文学的新倾向 85

第五章 玄学思潮与两晋诗风 91

一 玄学形成及其文化背景 91

二 阐释意识与玄言诗 96

三 反玄学思潮与西晋诗风 102

第六章 东晋政风与诗风 110

一 东晋政风 110

二 神仙思想和游仙诗 114

三 郭璞与葛洪 119

第七章 陶渊明及其研究 124

一 陶渊明的生平及其考证 124

二 陶渊明的思想分析 132

三 陶渊明的诗与文 137

第八章 庄老、山水与思力 144

一 “庄老告退”辨 145

二 “山水方滋”辨 149

三 从天工到思力 155

第九章 齐梁政局与文学新变 163

一 萧齐的文化与文学 163

二 五言诗的形成 168

三 复古与新变 172

四 萧氏父子与文学 175

五 宫体诗的文化渊源及其价值 181

第十章 陈诗的总结与开启 186

一 陈朝士风与思想 186

二 宫体诗的新发展 190

三 山水诗的新变 193

四 边塞诗的形成 196

第十一章 北朝的文化与文学 199

一 北朝的社会与文学 199

二 北魏的思想与文学 202

三 南风北浸与文学融合 208

第十二章 骚体新变与魏晋文体的演进 211

一 骚体散化与散体赋的发展 211

二 骚体诗化与七言诗的萌芽 216

三 骚体的骈化与骈赋的形成 220

第十三章 赋的演化与文的骈化 224

一 汉晋间散赋的演化 224

二 南朝辞赋的新变 229

三 骈偶的积淀与发展 236

四 骈文的形成与结局 241

第十四章 中古小说的变迁 246

一 小说观念的形成 246

二 汉魏小说的演化 249

三 六朝小说的发展 252

第十五章 中古的文论形成与艺术自觉 260

一 文质论:形式和内容的辨析 260

二 “缘情”说:诗歌发生学的讨论 266

三 言意与形神:文学表达的方式的争论 269

四 “滋味说”:文学表达效果的思考 274

五 六朝艺术自觉及其标志 276

参考文献 283

后记 291

购买PDF格式(10分)
返回顶部